第十章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有多大?
,去发现其中含有多少国内附加值。他们的答案是:很多。世界平均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比率是75%。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出口价值100美元的货物中,75美元是国内创造的价值。这一点很有意思,表明全世界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某种形式的“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即便发达如美国,仍然在进口需要加工的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此前的很多研究认为,中国出口中75%的附加值是在国内创造的。但根据库普曼等人的反复计算,中国出口价值中的国内创造部分应该在50%左右。
他们也借助了投入产出表,但有一些不同。大部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假定,所有国家对制造出口产品的进口材料的使用方式和强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同。这种假定简化了数学运算,却不适用于像中国这样一半进口用于加工贸易继而出口的经济体,很多行业创造的国内附加值非常有限。库普曼等人通过复杂的运算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言之,他们估算认为,2006年中国出口中平均约50%的附加值是在国内产生的。当然,对于加工贸易出口来说,国内附加值比率要低得多,大约是20%。一般贸易国内附加值比率接近90%。将两类贸易综合在一起,得出总出口的附加值中有50%是在中国国内创造的。这一比率显著低于之前很多学者所使用的75%。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刘遵义的研究也得出了与库普曼近似的结论,他们的相关论文中使用的方法也相类似。“Estimates of US Crade Balances in terms of Domestic Valueadded”,orking Paper #295,Stanford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November 2006,刘遵义等人发现,在2002年的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中,国内的附加值比例为37%。
行业不同,附加值不同
自然,不同的行业在中国国内创造的附加值是有差异的。表面看起来很高科技的产品(如Ipod)的国内附加值最低。这当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仍然将真正高科技的制造环节放在国外。有时候是因为生产所需的高端设备中国尚不具备,企业一般与母国高校或研发设计中心合作。其他的原因还包括,企业希望将核心的高科技留在本国,以免被中国竞争者偷学到手。
当前中国做得很好的不是高科技出口,而是“中等科技”出口,基础化工、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出口的国内附加值都很高。换句话说,这些出口对中国更为重要——它们的供应链深入国内经济,而不是国外,因此给国内创造了更多就业(通常收入较高),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和它们的股东创造了更多利润。
在研究的最后,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否真的想升级为“高科技”,既然高科技为国内经济创造的附加值并不多。我猜想,中国政府真正希望见到的,是计算机、通讯设备等行业在国内经济中衍生出更多更长的产业链条,以产生更多国内附加值。从库普曼等人的表述中,很少有证据表明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致匡算出,出口对中国经济具有多大的重要性。我们已知,中国出口中50%的附加值是在国内创造的。2007年中国出口总值达12180亿美元,约有6090亿美元来自国内工业。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我们还知道,当年工业生产总值(除建筑业外)为14901亿美元,约占GDP的43%。由此得出,工业附加值中的41%进入出口(6090亿美元除以14910亿美元)。这个比例很大。也意味着2007年工业出口相当于GDP总规模的18%,相当于2008年GDP总规模的17%。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