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构成与文章
这是写作的基本。其实你会发现之前已经写下来的一些东西,在新框架中仍然适用,这也就不至于过于悲观了。
只不过,这种不能坚定自己想法的人,想要在悬疑界有所大成,也是比较难的。所以,要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坚守一个框架。固执于自己最初判断的思考方法,虽然略显偏执,但在这里却相当有用。当你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这个构思是会震惊世人的,这样的话你的写作动机也就有了。写作动机,是支撑长篇作品写作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我上面说的只限于悬疑类小说,如果写其他类作品的话,就相对自由一些。比如写恋爱小说的,就没必要一开始就把人物命运的走向全部设定出来。当然了,提前设定出来也未尝不可。只是我觉得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期待感,也会平添许多写作乐趣。其实这种“写着看”的写法,在进行本格创作的时候,用在对框架以外的描述上,也是可以的。
拍电影的时候,会有一种罗列场景的拍摄手法,其实这种手法在写小说的时候也同样适用。根据你的描述,我感觉你做得很好了,请一直照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吧。
关于人物
Q:对人物的设定,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岛田:其实我认为一开始没有必要考虑得太细致。有人说,作品中的人物,就是被作家附身,然后降临在作品当中的。先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具体要看作家以后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我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其轮廓也是随着写作进程慢慢地清晰起来的。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作者同其笔下人物的关系,就如同是一个固执的父亲与女儿的关系,过多的介入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女儿的叛逆与不合作。
就算是写简介的时候,文字的内容也会跟真实的情况有所出入。同理,你事先设定好的人物,当你写到一半的时候,翻回头来看,他同样也会和你最初的想法有所不同。
这感觉就像在玩布娃娃,不一样的人,玩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将其人物特点符号化,人物设定细致化,动作行为格式化。当然也存在奔放型的玩法,根本不进行任何人格表现设定,我们也不能说这种玩法有什么错误。同理,悬疑小说作为一种头脑游戏,也不应该被条条框框给限制住了。
登场人物外观的描写
Q:关于登场人物外观的描写是必要的吗?是应该在人物登场之初就对其进行描写吗?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作品,外观描写的时机很难把握,搞不好会影响到文章的流畅度呢。
岛田: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归于作者写作能力的范畴,不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
由于本格写作的特点,一个人物的外观,往往也会成为巨大的悬疑点。作为主人公的侦探,其外观在故事结尾之前一直不做描述,到了最后才将其是黑人的事实展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手法在硬派推理作品中并不少见。有的作品,一个人物一开始给人一种是女儿的错觉,最后才说明是老婆;还有的作品,直至文章的最后一行,才说明主人公是狗。这些显得有些极端的写法也是存在的。
这一类的小说,对外貌的描写有所限制,由于不能让读者看出端倪,但又不能显得很造作,这就要看作者的写作技巧了。
如果写耽美类小说的话,相貌的描写就是重中之重了。将犯人的外貌作为推理的中心,最近也十分流行。在写这种作品的时候,要精神集中,在描写主人公相貌的时候,要有一种类似于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一般的研究精神。
关于本格推理类小说,没有听说过因为没有描写侦探的相貌,而引起读者不满的情况。也就是说,这类作品本身同主人公外貌的依存度并不高。我认为,就算没有描写登场人物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