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雅戈尔:隐形的翅膀
中国式智慧的表述,更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地方政府需要雅戈尔“照顾”一些企业。例如广博集团和宜科科技,原来都是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政府希望雅戈尔能把它们救活,李如成本不愿接受,但又推托不掉。比如宜科是雅戈尔在上市前政府要硬搭进来的,“雅戈尔要上市没办法”,无奈之下才成了大股东。
1997年4月,宁波商业银行组建,市领导希望为银行找几个有实力的股东,也让雅戈尔参与。尽管担心银行不容易做,李如成也没好拒绝。
投资中信证券更是有点误打误撞的色彩,雅戈尔1998年上市后想在新兴行业里寻找项目,李如成对证券行业颇感兴趣,但觉得“肯定不能自己去搞一个证券公司,还是参股比较好。”在他眼中,中信证券属于比较规范的国有企业,股东背景也不错,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好跟我们有一个互补”。中信证券之后的上市,以及券商会成为牛市中攻势最强的板块,就都在李意料之外了。
“熊市时雅戈尔一度想把中信证券的股份抛掉,结果差几分钱没出手。”国信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方军说,“当时南方证券那么大的证券公司都倒了,大家都不看好券商,雅戈尔现金流比较好,他面临一个选择,不卖也可以,但希望卖,又不是那样急迫,没卖成可以说是歪打正着。”
上述几起半推半就的投资在10年后修成正果,收获之丰甚至把李如成自己也吓一跳。2007年1月,广博股份(002103)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2008年1月25日的收盘价为15.22元,而雅戈尔的持股成本为1.52元。宜科科技(002036)2004年就已上市,2007年4月雅戈尔又增持宜科科技到持股29.84%,成为其控股股东。2008年1月25日宜科科技的收盘价为17.25元,雅戈尔第一次入股投入的1623.98万元已放大了约9.5倍。
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批上市的商业银行,不到10日,股价涨幅就超过200%。2008年1月25日股价为18.15元,雅戈尔当年投资成本不过每股1.01元。
让雅戈尔钱包迅速膨胀的是中信证券一役。雅戈尔的持股成本为1.7元,总投资成本不过3.2亿元,2007年2月,雅戈尔减持了3012.14万股,套现7.5亿元(税后)。减持后仍是中信证券第四大股东,2008年1月25日中信证券收盘价为76.02元,雅戈尔账面收益放大了44.72倍。
2007年初,一家财务咨询机构负责人在宁波见到李如成,当时投资中信效果已显现。令他惊异的是,稳重如李如成居然也会喜形于色,“我做了30多年服装,利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李告诉他,“但投资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能赚制造业30年的钱!”
一个实业家的困扰
制造很苦。2007年6月,李如成面对记者曾表现出对制造之路再往下怎么走的困惑:
企业当然要健康发展,做一个百年老店,但实业环境好像有点儿问题,感觉不对劲。雅戈尔没有放弃主业,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主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要过程,比如说像美国,它有上百年的工业化,有上百年的商业社会规则,培养出企业家、经理人这方面的人才,企业可以做大,只要有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出来,马上把资源整合。但是,中国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有两个局限。
第一,中国的母语是中文,中国企业家很少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营情况。其实,我们对世界市场很陌生。像我们这样的人,到外面去跟人家吃饭,还要带一个翻译,很少跟人家能够真正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和外界沟通这件事上,中国企业家和印度企业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