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失败的15个基因
目中的可信度非常高,能给做广告的企业起到“背书”作用。于是,跟随和相信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既然媒体代表着官方意志,那么企业靠媒体造势就显得无比“明智”了。站在媒体的角度想,你企业靠我媒体可以呼风唤雨、大发横财,所以你的“兴”和“衰”也是我媒体赚钱的机会。所以,不要怪媒体,它们吹捧企业和在危机时追杀企业其实都可以理解,媒体本身也需要发行量和出名以获取商业利润,是商业本性使然。再过多少年都是这样,所以企业在借助媒体造势的同时,另一批媒体就在等待企业出事,事情就这么简单。所以,媒体的作用只是一个“加速器”!
在姜伟创业的时代,正是一个广告崇拜的年代,即使企业家有那么一点顾客价值概念,也会被广告启动的市场惊喜冲得一干二净。“飞龙”模式具有很强的复制性,所以,后来的许多企业广告都模仿跟进,广告成了中国企业的“伟哥”。这是典型的“破窗效应”。所谓“破窗效应”是管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是说如果一扇被人打破的窗户无人过问或修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打破窗户。“破窗效应”的升级版就是“自掘坟墓”。从这个意义上说,飞龙是被自己创造的“破窗”市场给埋没了。既然飞龙可以随便做一个产品然后在广告上使劲吹嘘就可以赚大钱,那么我们大家都可以干了,这又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和技术。后来中国人发现了一个更省钱的模式:仿造!甚至用你的产品外形,用你的广告。模仿然后假冒就几乎成了一场“人民战争”,工商管理寡不敌众,打击力度不够。工商行政管理局说:假冒太多,打不过来!既然打不过来,做假者、仿冒者就更加多起来。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中国还有句话叫“法不治众”,一辆车闯红灯,警察可以罚;50辆车一起闯红灯,警察只能干瞪眼!
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开发?“中国制造”为什么会很便宜?
任何产品靠广告就可以卖得很好,还会有谁会去认真地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开发?还有谁会去关注顾客的感受和体验?中国市场大,改革开放初期,产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所以,产品通过广告在市场上就可以卖得非常好。现在企业提倡顾客价值,重视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服务。可以说,那是被市场竞争给逼出来的。就好像如果市场上只有中国移动而没有中国联通、网通等,相信中国的手机用户是很难被真正关注的。
“中国制造”便宜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低和品牌价值低外,还与中国产品技术含量低有关。换句话说,中国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人不知道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吗?不是,因为技术的开发是需要精力和时间的,中国人等不及。我们太急于赚钱让自己富裕起来,太急于证明自己了。而低质量和低技术的进入门槛低,投入不大。如果竞争激烈没有钱赚,改弦更张也容易。上海滩上曾风靡“掉渣饼”,从“掉渣饼店”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到后来在上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再到全部在上海消失,时间周期就那么几个月。这种现象在东方国家好像不少,在西方大概绝无仅有。
中国人的浮躁心态不只表现在小商贩身上,其高级版本在顺驰的老板孙宏斌身上也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中国企业迷恋广告,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产品营销的途径单一,更主要的是靠广告赚钱快,可以满足中国人快速赚钱致富、企业家更快出人头地的愿望。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史玉柱将“叫喊式”广告做到了极致,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种广告一定为广告人所不齿,其在制作上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在中国却很有效果。除了前面谈到的中国普通消费者大多素质层次较低外,我们认为这也反映出一部分中国人内心缺乏信仰,所以很容易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