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青之道源于不断创新
个问题,就像一个人,你要想被人喜欢,就要锻炼身体,使得身体非常健康;如果你只靠化妆,搞表面的现象,没有人会真正持续地喜欢你。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的基业常青是靠广告做出来的,除了创新没有其他的办法。
创新是持续的知识积累
接下来我要谈到企业的知识积累,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企业是做不到创新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第一是根据知识可以表述的程度来分类,第二是根据不同部分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分类。
从知识表述的程度看,学术界一般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性知识,或者说客观知识和经验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编成密码的知识,这类知识很容易传输和传授,比如写了一个说明书,大家只要看这个说明书就可以操作这台机器,那就是显性知识。默性知识,就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和语言准确表述的知识,只能不断地去体验,也没有办法从书本上学到,要靠经验去积累。比如,我们不可能看一个说明书怎么开车就去开车,要真正开好车要不断地在实际中练习,这就是默性知识,它是经验性的。
从知识的相互关系来看,我们把知识划分为替代性知识和互补性知识。替代性知识意味着有了知识A就可以不需要知识B,或者说这两个知识创造的价值是可以简单相加的,如果知识A创造的价值是100,知识B创造的价值也是100,它们两个一起创造的价值就是200。但是互补性知识的价值是不可以相加的,它们合在一起的价值远大于独立创造的价值,可能是乘积关系。
这样,企业可以积累的知识有四类。第一类是替代性的显性知识,第二类是替代性的默性知识,第三类是互补性的显性知识,第四类是互补性的默性知识。对于企业来讲,每一类知识都很重要,但是真正决定竞争力的不是显性如识和替代性的知识,而是默性知识和互补性知识,也就是互补性的默性知识。企业最需要积累的就是互补性的默性知识,我们就要考问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少。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个不优秀的企业相差有多大?可能不会超过5%!因为企业当中大量的知识,都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这是入场券,没有入场券你就没有资格进入,但有了入场券不意味着你能成功。决定你成功的因素就是那5%,甚至2%、3%,这包含在互补性的默性知识里。因为它是互补性的,所以用我前面提到的标准是拆不开的,也是带不走的,拥有互补性知识的员工是不愿意离开企业的,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没有办法带到另一个企业里面去:因为它是默性的,所以不容易被偷走,不容易被模仿,不容易被复制。如果我们把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的员工重新组织成新的企业,重组后的效率肯定没有原来企业的效率高,因为他们拥有的大部分靠经验积累的默性知识已经消失了。那么,我们的企业,是不是有积极性、有耐心不断积累互补性的默性知识?
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松下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松下公司推出全自动家用烤面包机。这样的新产品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烤出来的画包质量一定不能比市场上买得到的面包差,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他们设计了好久也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烤出来的面包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颜色不一样,口味也不是很好,原因何在不清楚。当他们了解到大阪国际饭店的面包是全大阪最好的面包时,就派了八个人的开发小组到大阪国际饭店实习了两个月,跟着那里的师傅学烤面包,最后明白面包的真正质量决定于揉面的过程,他们把这种默性的知识掌握了,然后运用到机器的设计中,最后取得了成功,使烤面包机成为松下公司最赚钱的小家电。为什么市场上机器包的饺子不如手工包的饺子好?可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生产饺子机的厂家没有掌握包饺子的默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