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我写《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
    如何写作一本企业家的传记?在商业传记类书籍方兴未艾的中国图书市场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有的人会受到以前的“报告文学”的影响,将传记当作半纪实半创作的文学作品来经营,并努力拔高传主的形象。而更多的人,会受到当下正热的管理学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既然是写到企业,就应该提炼出一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观点,尽量从战略、文化、管理的专业角度,高屋建瓴地去解构一个企业,还原一个企业,写传记不仅仅是真实再现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成为作者本人“立言”的一种方式。比如“XX局”、“解读XX”、“XX模式”,大多含有作者在通俗的传记之上,再赋予某种专业色彩的努力。

    《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2005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内地出版。在随后的3个月内,又相继推出了台湾地区的繁体字版和港澳地区的繁体字版。据中信版权部门的人说,台湾、香港书商对此书写作的“国际化”风格甚为推崇,以前当台湾引进大陆版权书籍时,往往要对书稿进行大量文字方面的修改。但本书的修改幅度非常之小,因为他们看到,本书的故事讲述方式,台湾人也看得懂。

    这本书,由于出版社的催促,从立意到完成写作,只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并且这2个月内,我还要承担一个杂志记者的重任。在白天完成杂志社的份内工作后,晚上又飞快地围绕着这本书运转起来。时间的仓促、采访的不足(无法与西方记者写作一本传记需要花费2年时间、采访二三百人的“常规”相比),给本书留下了些许先天不足,不过,就其已经实现的成绩来看,我本人还算比较满意。我认为这本书的品质,还是足以成为人们深入了解黄光裕和国美发展史的一份权威资料。当然,没有3年多以来对黄光裕的接触和关注作为基础,我也根本无法完成这样一本书。

    殊不知,这位大意的记者不该将本书划入此类。因为与同时期出现的一些其他企业传记不同的是,本书作者是受出版商的委托,进行独立采访写作本书,而不是受企业的委托进行企业史的写作。

    《105亿传奇》作为我的第一本书,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我可以将我从西方商业传记中所获得的理念和经验,尽可能地发挥运用到我的采访写作中来。建立在尽可能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的讲故事,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可以说,这本传记,是一本没有设置任何阅读障碍的大众读物。长期的财经记者生涯中对西方优秀传记及商业报道的学习揣摩,使我在对国际化讲故事方法的运用方面,还是感到较为得心应手。

    如何写作一本企业家的传记?在商业传记类书籍方兴未艾的中国图书市场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对我而言,我宁愿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讲故事。

    当然,在专门针对这本书提供新内容方面,黄光裕本人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因为当出版商与我签订写书合同之际,黄光裕以他一惯的低调方式,婉拒了我写书的请求。因此这是一本未经黄光裕授权便开始操作的传记。到书稿的“外围采访”收尾之时,为了保证此书在资料上的权威性,我再一次请求黄光裕配合接受采访。看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黄光裕便同意了这本书的操作。他在看书稿的过程中,回忆了一些事情,使本书更进一步掌握了黄早年的创业史。

    此前已有2人建议过我写作黄光裕传记。但我比较怀疑黄的故事是否真的会让大众产生兴趣,一直未能下定决心。申音承诺我采访写作之外的事一概不用担心,让我产生了信心和兴趣。第二天早上,才睡了三四个小时的我起床后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本传记的写作大纲。一共大概分成了13章。每一章的故事内容,都落实到了纸上。事实证明,这对于日后快速操作出黄光裕传记并且保证一定的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简介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目录 > 我写《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