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不当失败者
现在是周一下午4点半,我在上一门叫“卓越的艺术”的课程,过去整整7个小时内,我都在学习如何不成为失败者。给我们上课的女士对“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现象作了一天的讲解后,站在课堂前,要求我们每个人说说,“今天学到的关键知识点和重大收获是什么”。
鉴于这一要求,我将今天发生的事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早晨是身体语言训练,中午是“超模仿”训练,下午是“信念转变”训练。终于,一些“关键知识点”蹦入我的脑海。
NLP代表“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人知道它的意思。这可能是因为NLP缺少一个理论架构,或是因为NLP从业者的解释通常各不相同。但简言之,NLP是从心理学、语言学和催眠治疗术等领域总结出的一套技巧,据称能帮助人们在学习、商业和其它生活领域出类拔萃。
NLP非常注重非语言交流。
NLP特别重视身体语言(我们的培训老师说,“55%的交流是通过身体语言进行的”),眼神接触/移动(“在西方,70%的交流通过眼神,而在亚洲,这一比例为30%,但还在上升,”她后来补充说)。
有人认为,NLP自30年前出现后,一直流行到现在,表明它有效果。
NLP信奉者说,它能在各个方面帮助人们,包括精神疾病、体重问题、管理、销售,甚至还有个人魅力。
有人认为,NLP出现30年后的持续流行,是神秘力量战胜科学的一个例证。
批评人士说,NLP完全就是大众心理学和伪科学不成熟的拼凑品,利用行话来混淆视听,它其实建立在陈词滥调的基础上,或者说得更准确的话,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批评人士可能是对的。
NLP的很多基本原则都是愚蠢的。
培训老师把NLP说辞贴得满墙都是,我无法说服自己同意其中任何说辞。对临床抑郁症患者说“快乐是一种选择”。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则说“没有失败,只有反馈。”接下来是NLP的重要观点:“卓越可以复制”。有观点认为,NLP是普通失败者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唯一鸿沟,这简直是在说胡话。事实上,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做个正常人的挑战就够大了。
NLP关于身体语言的诸多说法都很愚蠢。
NLP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如果你模仿谈话对象的举止,包括对方的说话方式、身体语言,甚至是呼吸模式,那么双方的交流就会得到加强。但想象一下,假如你双腿叉开、双臂交叉,大声喘着粗气地坐着,而此时一位同事走过来,坐在你对面,和你做一样的动作,你会觉得舒服吗?我有点夸张了,但就算在微妙的情景中,NLP所谓的“模仿”(甚至要模仿细节),的确也有些令人不快的做作。
NLP坚持将人分“类”的说法是愚蠢的。
NLP说,根据人类感知周围世界的不同方式,可以把人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或“动觉型”。诚然,我在课程中被归类为“动觉型”,培训老师说,“动觉型的人做事较慢,所以往往体形较大”。老实说,被归类为“动觉型”并没有提高我对这一理论的热情,但无论怎么说,人性之复杂深不可测,试图将人分类看来是荒谬的。
NLP听上去或许科学,但其实很不科学。
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十分少,少许研究成果还无法让人信服。同时,NLP的联合创始人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也几乎不支持对它的研究。2000年媒体援引他的话说:“一旦开始研究,你就必须找人来做,还要有人解读结果。我认为,世界是一阶段一阶段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