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〇二、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

    但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外国投资者很快发现,政策环境动荡不明、基础工业设施极端落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国。一位随大众汽车前来中国考察的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他的新闻稿中略带嘲讽地写道:“大众汽车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且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中国车间里的葫芦吊、长板凳、橡皮榔头,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查尔斯,艾布拉姆斯是第一个感受到这股寒流的美国商人。就在1980年的美国《财富》杂志上,他还被描述为“去中国淘金的新美国梦的成功代表者”。这位57岁的纽约不动产交易商在中国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在拜访了中国40余次后,他得出结论说,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公司。

    他得到了中国很多官员的热情接待,他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数家国有企业的白皮书,甚至包括一些价值上千万的初步订单合同,为此他成功地从纽约股市募集了2 500万美元的资金。

    可第二年,艾布拉姆斯拿到的很多订单合同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日后评论说:“6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不切实际,一年左右就不得不大幅度降低。

    许多与国外签订的合同被迫取消或推迟,因为中国缺乏付款能力。”

    在发现这一计划无法实现的第一时间,邓小平迅速地改变了战略,他开始把重点放在数十万家国有企业的改造上,期望通过对它们的放权改造激发出生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还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国有经济实力不强的南方进行特区试验,用窗口效应来吸纳国外资本和技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巨变1978-2008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目录 > 〇二、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