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九、治理整顿,南巡春风再出发
1989年元旦,人们打开当天的《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2月,刚刚过了春节,百万民工“进城潮”又弄得各地政府手忙脚乱。由于“价格闯关”的失败,政府不得不迅速开始治理整顿,很多建设项目下马,约有500万农民建筑工返乡,而此时在乡村,整顿也使得大量乡镇企业倒闭萧条,民工们只好再次涌回城市里找工作。春节后,从河南、四川、湖北等人口大省出发的数百万民工就把全国的铁路、车站挤得客流爆满,各大中城市的就业和治安面临巨大压力。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民工盲目进城”。
形势严峻,私营企业成为政府治理整顿的第一个对象。
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从5月开始重点普查私营企业的税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个体户偷漏税情况非常严重,占到企业总数的80%”。一场全国性的偷漏税打击行动开始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记载, 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这个数字要到1991年才略有回升。
整治的第二步是清理整顿国营体系外的新兴企业,它们被认为是与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造成通货膨胀、市场失控的罪魁祸首。新兴的家电业成为整治的重点,其中增长最快的冰箱业则是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三年多里,尽管各部门对非定点企业大加压制清理,按规定它们不得进口一台压缩机、得不到一吨钢材,甚至不能得到检测报告、不得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这些企业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国产或进口的原材料。非定点的冰箱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建越多。
在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浙江省杭州市,居然有66家大大小小的冰箱工厂,其中一些非定点企业已经达到年产10万台的规模,比很多定点企业都要庞大而先进。相映成趣的是,一些国营企业在得到定点资质四年后,都没有装配出一条生产线,连厂房也没有结顶。
198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银根紧缩,消费降温。,工厂开工不足,乡镇企业大面积倒闭,失业人员增加,资金流通不畅。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社会动荡,12年改革所积累出来的变革形象及成长锐气遭到了空前的挫折。
便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物价闯关失利加之随后而来的社会动荡和经济低迷,让中国的决策者对未来的改革模式有了新的思考,激进的思路渐渐退潮,一种渐变式的改革理念成为新的主流。1989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此后,“稳定”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名词,《人民日报》在第二年元旦社论中写道:“只要保持稳定,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出乎一些西方学者预料的是,中国并没有崩盘。以1990年召开的亚运会为起点,宏观经济从过热转入平稳,重新启动开放再次成为发展的主题。1990年2月,专程南下到上海过春节的邓小平提出要开发浦东,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浦东开发政策的确立,让上海再度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龙头,其长远效应十分巨大。从1990年到2004年,浦东的GDP从区区60亿元增加到1 790亿元,浦东以上海1/8的人口、1/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GDP和工业总产值、1/2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1/3的利用外资总额,等于在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