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〇、铁腕治乱,清债分税救国企
“第二战”,矛头直指民间日益失控的非法集资。此前,一家打着高科技幌子的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集资10亿多元,投资者达10万之众,其中个人占集资总额的93%,一场疯狂的圈钱游戏愈演愈烈。但这家公司很快撞到了亲自兼任央行行长的朱铬基的枪口上,得到了政府最严厉的惩处。

    一切深层次的改革归根结底都涉及到利益分配,对真正的改革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随后,朱铬基顶着巨大压力,提出分税制改革,重新梳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多年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营企业的发展,靠的都是中央财政的投入,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是“一个老子,养了成千上百个儿子”,因此便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已非常拮据,不得不靠大量发行货币来解困,因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危机则让人不寒而栗。鉴于这种现状,有经济学家提议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由中央与每一个省份磋商分税种类和比例,实行分税制。

    1993年7月23日,朱铬基在全国财政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分税制的想法,一个多月后,分税制改革的第一个方案出台。为了说服各省,朱铬基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奔波于全国,其间颇多拉锯、妥协,但是,实行全国统一分税制改革的大原则始终没有动摇。

    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1994年到2002年,中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 .5真9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12.6%提高到2002年的18.5%;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5%,比改革前的1993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2年,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外,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高达4 019亿元,是1995年的8.6倍,年均增长36%。

    除了靠分税制拯救危机中的中央财政之外,朱铬基还力排众议实行汇率改革,让人民币大幅贬值。在此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它是计划经济的一条“金融尾巴”,既保护了国有公司的利益,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外汇交易黑市。从1994年1月1日起,两种汇率实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定为8.72元兑1美元,比此前的官方汇率1:5.7贬值330%——兑换1美元需要的人民币,在1978年是1.7元,1991年为4元,1992年初是5.7元。

    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商品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价格变得便宜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吸引外部投资商的地方。德国的《商报》在评论中认为,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意味着亚洲四小龙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从此丧失,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除了清理三角债和进行金融大变革之外,朱铬基主政的“第三战”针对国有企业。在此之前,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上做文章,但收效甚微,凡是有民营企业涉足的行业,它们都表现得不堪一击,尽管国有企业领域涌现出一批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改革先进人物,但其结局都趋于黯淡。

    山东一个叫诸城的小县城很快吸引了朱铬基的注意。这个小县城在国企改革方面走得更远,当地政府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卖”。对于那些效益低下的国有中小企业,政府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想尽一切方法把包袱丢出去,按照中央文件,“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当地政府声称:“十年改革,改来改去企业还是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从今天开始,咱两家的关系变了,变成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结果,政府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巨变1978-2008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目录 > 一〇、铁腕治乱,清债分税救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