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走到尽头的变法
间,就在政府,桑弘羊说他能够让国库充沛起来,不从民间获取,哪是从哪里得来的?如果真的象他所说的那样,那么,武帝晚年怎么会出现盗寇蜂起的情况?难道不是人民因为穷困而造反的吗?这样的话怎么可以拿来作为国策讨论呢?”

    以司马光之见,桑弘羊和王安石所标榜的“不加赋”其实比“加赋”还要坏,因为,“所谓不加税赋而国库充足,不过是想办法偷偷的夺取民间财富,它的害处更甚于公开的征税。”

    双方你来我往,辩论了很长时间——“争论久之”。在这场火药味甚浓的大论战中,朝中重臣大多站在司马光一边,神宗徘徊其间,无比为难,在延和殿上,他对司马光说,“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转过头去,又同意王安石的主张,“不允”辞赏。为了坚定皇帝的决心,王安石就对他讲了一句日后非常著名的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言与一千多年前商鞅对秦孝公所说的那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前后呼应,如出一辙。

    有关延和殿廷辩的记录出现在司马光的文集中,因而看上去,似乎是反对派占了上风,而实际上,这些质疑的声音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决心。六个月后,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全面负责变法事宜。王安石迅速地提出了一个整体配套改革方案,相继颁布十余条法令,其中,最重要的三大经济政策如下:

    均输法——全面垄断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一改实行多年的“买扑”、“钞引”等通商制度,朝廷专设发运使一职,财政拨划专项采购周转资金,统购统销,国营专卖,;

    市易法——全面垄断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设立市易司,由政府拨出本钱,负责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时出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划定;

    青苗法——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农户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每笔贷款的利息为20%,一年可贷两次,利息总计为40%。

    这三大政策,前两者是“桑弘羊版本”的复活,青苗法是王安石的独创。就跟所有的计划经济大师一样,王安石的初衷其实就是两个:第一,尽可能多地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第二,打击富豪,缩小贫富差距。而其结果也是同样的两个:前者的目标在短期内会迅速地实现,长远看却注定失败,后者的目标则从来不会实现。

    为了强力推行变法,王安石还对现有的财政官僚体制进行了变革,宋代财政已实行分权管理,分别由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掌管宏观经济政策、国营事业和财税事务,王安石打破分工,特别成立了一个主持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权力重新归于一人。

    变法实施之后,国库果然为之一饱,仅仅市易司获得的收入就相当于全年夏秋两税总收入的三成,政府因青苗法而得到的利息也十分惊人,因为征缴上来的钱粮绸帛实在太多了,以致于不得不新建52个大仓库。国家主义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应也充分发挥了出来,王安石通过推行农田水利法,兴建了大量的水利灌溉工程,仅熙宁二年到九年的七年中,就修建了36·3万顷的农田,粮食产量较前期大有增加。

    可是很快,弊端也呈现了出来。

    均输法让发运使衙门成了一个权力空前膨胀的“政府型公司”,它到处与民争利,官方的采购价格与市场波动背驰,要么大大低于市场价格几近抢劫,要么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收受回扣,发运使把大米运到一些缺粮地区,销售价格比之前增加一倍,正常的市场运行被完全地打乱了。宋朝官员本来就乐于经商,均输法正好给了他们一个中饱私囊的好机会。

    市易法“尽收天下之货”,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银行和物流中心,它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简介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目录 > 第十章 走到尽头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