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与消费者零距离
    关于“娃哈哈”三个字的由来,宗庆后至今仍记忆犹新。

    1988年6月,第一支儿童营养液即将降生。取个什么名?公司通过当地传媒,进行了全社会广泛征集。应征者如潮。宗庆后对铺天盖地的“素”、“精”、“宝”之类的时尚名称一笑置之。最后,宗庆后的目光锁定了由时任杭州上城区少年宫主任、后为市文联副主席的朱松龄报送的“娃哈哈”三个字。

    老宗回忆说,之所以选中这三个字,原因有二:其一,“娃哈哈”三字读音中的韵母a,是任何孩子开口最早的音节,且发音响亮,音韵和谐,便于模仿,极易传播;其二,从字面上看,“哈哈”是各种肤色的人抒发欢笑喜悦之情的共同表达方式,寓含了健康快乐之意,不仅孩子喜欢,孩子的父母也会喜欢。

    也有参与征集评定的专家认为“娃哈哈”俗,且俗不可耐。宗庆后可不这么看。大众产品何必非得自命不凡,硬要和大众划清界线?

    于是,“娃哈哈”被正式选定为产品商标及企业名称,并精心设计了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此后,又对“娃娃哈”、“哈哈娃”、“哈娃娃”等十多种类似或相近商标的文字与图形作了系列防御性注册。

    人见人爱的“娃哈哈”

    一般营销者往往会认为,即使是儿童营养液,购买行为人也应该是成人,即孩子的父母是主要的促销对象。而宗庆后却从“娃哈哈”这一品牌符号切入,一开始就力图拉近与儿童——产品终极消费者的距离,实现情感全接触。事实证明,宗庆后的判断是准确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首先被孩子们所接受,并在他们琅琅上口的吟唱中广为传播,最终推动了难以阻挡的购买行为。上市第一个月,杭州当地的销售量便突破15万盒,第二个月冲上20万盒,自此一炮走红。

    1991年年末,娃哈哈公司又一个主导产品果奶投放市场,其品牌理念同样一脉相承。“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一曲广告歌几乎成为大江南北无数孩子们最喜欢的新童谣。虽然在此前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儿童果奶早已乱花迷眼,但娃哈哈果奶迅速脱颖而出,并令人难以置信地保持了长达十余年的旺盛的产品生命周期。

    与消费者近些再近些的品牌诉求,可以说贯穿了娃哈哈发展的全过程。从歌手景岗山为娃哈哈纯净水演绎的“我的眼里只有你”、台湾艺人庾澄庆为非常可乐诠释的“年轻没有失败”,到COCO李玟以亮丽清新的装扮力推的“一见好心情”娃哈哈非常柠檬,无不弥漫着平实、明快的气息和风格。

    李灿烂的笑给消费者的感觉的确是“一见好心情”

    跟随宗庆后左右征战多年的娃哈哈党委书记杜建英告诉我们如下一则“小黄帽”的故事。

    有一年,娃哈哈公司在连续拿下上海、北京、广州三大热点市场后,新产品推介的箭头直指中原的门户河南郑州。决定开辟郑州市场之始,宗庆后按惯例亲临一线。他在这个古老的兵家、商家必争之地转悠了三天,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此前一个月,郑州交通事故频发,死伤者近一半是孩子。于是,宗庆后没有先去找电视台、广告公司,而是一抬腿直奔当地的交通和教育主管部门。他提出,要给全市5万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一顶起安全警示作用的小黄帽!

    如何让在车流中穿梭的学生们有个醒目的标志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本是个迫在眉睫的难题,现在居然有人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岂不让人喜出望外。

    几天后,郑州街头流动起一顶顶鲜艳的小黄帽,平添一道人文风景。当地传媒的报道一波连着一波。

    仅仅花了15万元,“娃哈哈”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原市场为之洞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简介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目录 > 1、与消费者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