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终卷之章 长安曼陀罗
了出去。

    空海等人被催促着,随行在宪宗后面。

    踏着石砌地板前进,不久,前导的宪宗等人走进一个房间。

    空海、逸势、远成则在稍后进入屋内。

    房间约三四方。正面是一片白壁,以两根柱子每隔一间隔出三面墙壁。

    右侧两面还是簇新的,左侧一面看来颇老旧。老旧壁面上,写有文字。仅此旧壁有题字,右侧两面新壁,则空无一字。

    壁前已准备好龙椅,宪宗在那儿坐了下来。

    “看。”宪宗说。

    空海跨步向前,站在旧壁面前。

    宪宗和其身边围绕的三十余人,用评价般的眼神凝视空海。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众人以这样的视线包围空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书法写得十分恣畅。

    笔端自由移动,任思绪游荡,却一点也没有破绽。

    真是了不起的书法大作。

    “这是曹操大人的诗——”语毕,空海吞咽下文般地闭住了嘴。

    宪宗身旁的侍者们,发出“喔——”的低沉赞叹声。

    ——空海到底有多少能耐?用此种眼神凝视空海的侍者们,对于空海能说出此诗作者,似乎感到非常惊讶。

    来自日本国的僧人,为何连这种事也知道?的确,那是近六百年前建立魏国的曹操,所作的《短歌行》。

    曹操还被称为“横槊诗人”。据说,只要脑海浮现诗作灵感,即使在沙场上驰骋,曹操也会将槊横放,当场悠然写出诗作来。

    《魏书》中也记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所作的这首诗,还有下文,此处仅到㈠性有杜康”为止。

    看到空海似乎还有话说,“怎么了?”宪宗问。

    “有个地方不明白,我正在思量原因何在?”

    “什么不明白,请说。”

    “那就是,为何此处会有王羲之大人的书法呢?”

    “空海啊,为什么你知道这是王羲之的书法?”宪宗问。

    身边侍者们一片惊呼、宪宗不由自主地追问,都是合情合理的。

    王羲之是距此时四百年前的古人,其出生地也距离长安很远,是位于山东琅琊。

    他是东晋的书法家。

    可以说,在空海入唐那时,直至今日,无论中国或日本,他都是最负盛名的书法家。

    然则,现代并未留下王羲之真迹。

    建立大唐王朝的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从王羲之七世孙僧人智永手中取得真迹。

    此真迹正是有名的“兰亭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日——至山阴县赴任的王羲之的住所,广邀文人墨客,举行曲水流觞之宴。当时,聚会地点正是名胜“兰亭”。

    是日,与会诸人,各自写诗题字,汇集成卷。王羲之则亲自提笔写序,放在卷首。

    此正是“兰亭序”。

    太宗驾崩之时,遵其遗命,将“兰亭序”殉葬于昭陵。此书法从此不见天日。

    后世,仅留下碑文拓下或临摹的“兰亭序”,想见到王羲之真迹殊为不易。

    空海到底于何时,又在何处见过王羲之的字迹呢?“我国有王羲之的‘丧乱帖’,是从大唐国传过来的。”空海解释:“那是辑合王羲之大人五通尺牍成卷的,但不是真迹。”

    “是这样呀。”

    “是‘双钩填墨’而成的。”所谓“双钩填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卷之四·不空简介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卷之四·不空目录 > 终卷之章 长安曼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