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晁衡
于中国。

    据《杨贵妃传说故事》所载,杨贵妃有一侍女张氏,深受贵妃宠爱。

    据说张氏自愿穿上贵妃服,替贵妃受死。

    张氏舞艺精湛,貌似杨贵妃。曾与杨贵妃共舞,备受贵妃与玄宗皇帝疼爱。

    由于敬爱玄宗皇帝、杨贵妃,她期盼有朝一日可以回报恩宠。

    如此机会来了。安禄山之乱兴起,安禄山部众攻入皇宫。

    安禄山要挟将贵妃逐出宫并处死。当时,张氏愿替贵妃受死,她挺身而出说道:“让我代贵妃娘娘受死吧!”说毕,张氏穿着杨贵妃之服,于安禄山面前受刑。

    贵妃之墓所埋,正是张氏尸骸。

    贵妃本人则一身民家打扮,先逃至四川,后搭船抵日。

    当时日本天皇为女帝孝谦天皇。

    以遣唐使身份滞唐的晁衡——也就是安倍仲麻吕,为贵妃引见孝谦天皇。此事记载于上述之书。

    据说,杨玉环当时为证明自己是杨贵妃,曾在宫里舞了一阙“霓裳羽衣曲”。

    这些传说为何流传至今?一大理由乃出自白乐天的。

    此故事背景发生于八零五年——当时白乐天的尚未登场。

    实际上,空海返日后的八。六年,此篇长诗才问世。

    此一内容,无疑是日本诸多传说的背景。

    奉玄宗皇帝之命,寻觅杨贵妃香消玉殒的魂魄,有一方士干里远至蓬莱宫,终于与贵妃相逢,此为长诗最脍炙人口的章节: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贵妃摘下头上金簪,一分为二,其一托付方士返回长安面交玄宗。日本诸多杨贵妃的传闻,即以此诗发想编纂。

    虽然日本书上记载,白乐天以此传说创作,不过,相反说法似乎更具说服力。既然传说故事中触及,即表示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创作于之后当较为可信。

    只不过——既为日本传说源头,那的创作背景又出自何处呢?继续述说杨贵妃传说之前,在此可以提出的史实,是上皇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曾迁移杨贵妃之墓的事实。

    我们先来看看史实,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有如下记载:玄宗返回长安,曾命人秘密改葬,但下葬所在不明。

    中央公论社《世界之历史》第四卷(唐与印度)也曾提及杨贵妃之墓:七五七年岁末十二月,上皇玄宗撇下马嵬路边埋葬的贵妃,恋恋不舍重返长安。当时虽经劝谏,上皇仍悄悄令宦官改葬贵妃。贵妃丰满玉体已成骸骨,唯有织锦香囊仍留原状。宦官将之携回,玄宗目睹贵妃随身香囊遗物,因思念而泪涌如决堤。

    这些记载出处,皆以《旧唐书》中《杨贵妃传》或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为本。

    顿带一提,《旧唐书》中《杨贵妃传》,有如下记载: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香囊,意指香包,袋内装有形形色色的香木碎片。

    《杨贵妃传说故事》作者,对于改葬作了以下记载:“没有证据显示,已下葬的贵妃之墓,曾遭人挖掘再修复。有关贵妃葬于其他场所一事,为何不进一步详细为文?”实际上,《旧唐书》、《新唐书》都强调留下了香囊,对于遗骨是否仍在,几乎未曾触及。

    于是日后才会出现,马嵬驿之墓似乎只是“衣冠冢”之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卷之二·咒俑简介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卷之二·咒俑目录 > 第十六章 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