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拗字拗体
拗,意思是别扭,不顺。就近体诗说,合格律是声音顺,不合格律是声音不顺。“合”的意义需要明确,如下面一些诗句:
(1)(2)算合没有问题。(9)(10),关键的双数字应平而仄,算不合没有问题。(3)(4)是一三五不论之类,不只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且承认可以不论,说是不合(拗),显然违反了法不责众的原则,所以本书把它归入变通一类,就是不算拗。同理,(7)(8)都是变平仄仄为仄平仄,动了关键的双数字,可是一,为诗人所偏爱,经常用,也当适用法不责众的原则,二,平仄变仄平,无妨看作本句补救,所以本书也把它归入变通一类,也就是不算拗。这样,剩下的只有(5)(6),五言动了第三字,七言动了第五字,算合还是算不合,不好办。算不合,等于使三五升格,同于二四六;何况昔人诗作中并不是绝无仅有。算合呢?困难有二:一,念起来确是有些别扭;二,与平平仄平仄的格式相比,数量小多了。数量小,我的体会,是来于作者有意避免。万不得已,躲不开,有的人,如杜甫,还用力补救,如:
落日·放船好映阶碧草·自春色
轻风·生浪迟隔叶黄鹂·空好音
都是上句应平而仄,下句应仄而平。这样,考虑到:其一念着不好听,其二大手笔求避免,还可以加上个其三,作诗是雕龙之类的事,总以尽力求完美为是,所以对付这个骑墙派,我倾向于把它看作不合,就是堆向拗那一边。
拗字与拗体间也有分界问题,但不难解决。可以眼向外,看拗字多少:非拗体,拗字的量总是不大;拗体就不然,而是连续地大量地出现。还可以眼向内,看是不是故意这样:非拗体,偶尔拗一下,一般是还想补救(拗救);故意作拗体就不然,因为用意要这个别扭劲儿,当然就不补救了。
以下先说拗字,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五言第三字拗,不补救。如:
年华·已可乐巴国山川尽
高光复留人荆门·烟雾开
二、五言第三字拗,补救。如:
古戍·落黄叶时有·落花至
浩然·离故关远随·流水香
三、七言第五字拗,不补救。如:
朝罢须裁·五色诏吴宫花草埋幽径
珮声归到凤池头晋代衣冠·成古丘
四、七言第五字拗,补救。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色全经·细雨后
芳草萋萋·鹦鹉洲花枝欲动·春风寒
五、五言双数字拗,不补救。如:
雨洗山·木湿落日池·上酌
鸦鸣池馆清清风松下来
六、五言双数字拗,补救。如:
中岁颇·好道幽映每·白日
晚家南·山陲清辉照·衣裳
七、七言双数字拗,不补救。如:
横·江馆前津史迎招贤已·从商山老
向余东指海云生托乘还征邺下才
八、七言双数字拗,补救。如:
南·渡桂水阙舟楫扶桑西·枝对·断石
北·归秦川多鼓鼙弱水东·影随·长流以上只举有代表性的例,意在求简明,其余可以类推。其余指多种变化,难于列举,也不值得列举。这是因为作者很多,人人有自己的脾气,或者由于一时发神经,或者由于一时不检点,还可能由于传抄有误,于是同是近体诗,有时候就出现远离常规的句子。以五言律诗为例,连用四仄的句子并不罕见,甚至连用五仄的句子也有一些。如: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人事有代谢士有不得志
高阁客竟去致此自避远
吾爱太乙子向晚意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