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对偶
包括典故)的,如上面提到的《词林典腋》,时令门“清明”条收以下这些(为醒目,酌改格式):
改火——新烟紫笋——青枫插柳——试衣紫燕——黄鹂游子——啼鹃冷灶——春城莺斗巧——蝶飞忙试新茗——上春台槐烟散——榆火新
梨淡白——柳深青泼火晴来——踏青人去春光旖旎——草色芊眠见桐花之初放——知柳絮之将绵试上月灯之阁——仍游芳树之园 紫笋同茶进——青枫共柳钻御柳飞花,且诵韩翃之句——杏花沽酒,还吟杜牧之篇拔河戏日——淘井泉新
旧时代的读书人,初学,要背这些,即用大力学。用力学是收。收足了要放,也是为了放,所以昔人近体诗作中,工对总是随处可见。如: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生·小·洞·幽
·半·岭·通·佳·气
·中·峰·绕·瑞·烟·花·迎·剑·珮·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
上下联相对的两个字,加点的都是工对。
这股对偶求工整的风,正如其他风气一样,也必是随着时间的绵延而变本加厉。其表现之一是类越分越细,如《词林典腋》分事物为30类之后还加个“外编”,包括7类:
(1)抬头(旧时代有关皇帝及其祖、圣的词语,行文中用到要转入另一行,向上推一或二或三格,以表示尊敬,有如现代之印黑体)对,如:丹陛——紫宸
凤诰——鸾章皇极建——帝恩均
(2)颜色对,如:姹紫——嫣红黄道——紫虚
红粉席——绿纱窗素以为绚——青出于蓝(3)数目对,如:二宋——三苏
巨万——大千
三寸舌——九回肠金钗十二——珠履三千(4)卦名对,如:出震——乘乾
鸿渐——龙升
寰区泰——年谷丰坤马行地——乾龙御天(5)干支对,如:太乙——长庚
子细——辛勤
子午谷——丁卯桥甲父焚香——丁娘度曲(6)姓名人物对,如:说项——依刘
燕燕——莺莺
元亮径——子陵台青衫司马——红杏尚书
(7)虚字对,如:曰若——云何不落——将离
莫须有——将无同物犹如此——人亦宜然显然,如果照这样大分小,小分为更小,那将难于走到尽头。可是昔人作近体诗,虽然不明白说愿意这样细,拿起笔却是决心走这条路。如“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是国(或朝代)名对国名;“·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是官名对官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是圣王对圣王;“·长·信月留宁避晓,·宜·春花满不飞香”是宫苑对宫苑;“·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是书篇对书篇;“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是年号对年号,都是尽力追小类以求工上加工。还有用兼顾法以求工上加工的,如:“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是人名对人名,还要兼顾颜色对;“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是地名对地名,还要兼顾走兽对,更可见对于对偶,昔人迷的程度是如何深了。
迷之深加日久天长就形成不少框框,至少是不问理由的习惯。只举最微末的为例,如有对无,古对今,旧对新,去对来,外对中,易对难,自对谁,妇对夫,暮对朝,未对犹,等等,就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不太难凑,就一定要追求以这样的面目出现。这好不好?难说。不过,如果已经承认工对好,那我们就只能跟着鼓掌。昔人就是跟着鼓掌的。鼓掌是同意,是赞扬。其后当然是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