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
通人所能为,所以孔子闻其语,未见其人。孔子意在勉人难为而能为。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既为大国之君,又有如此势力。然而,死的时候,人民想不出他有甚么善行可以称述。
古时伯夷、叔齐兄弟二人,饿于首阳山下,到孔子时代,人民还称赞他们。
“其斯之谓与。”王肃注:“此所谓以德为称者也。”刘氏正义以为此句上面当有脱文。
伯夷、叔齐,是殷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让国,隐居首阳山。周武王伐纣时,夷、齐扣武王之马而谏,不可以臣伐君。武王左右欲杀之,经姜太公劝止,夷、齐离去。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家天下,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遂在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有人对夷、齐说,此薇也是周家所有。夷、齐闻此语后,薇亦不食,七日饿死。史记伯夷传、皇侃疏等古注,均有详略不同的记载。
首阳山,马融注:“在河东蒲县华山之北,河曲之中。”其他各注考据,尚有好几处,均难确定。
伯夷、叔齐是否饿死于首阳山,尚有疑问,论语此章但说饿于首阳之下,未说饿死于首阳之下。
此章开头没有“孔子曰”,各注或疑非孔子语,或言是孔子语,但阙“孔子曰”三字而已。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字子禽,是孔子弟子。伯鱼,名鲤,孔子之子。
马融注:“以为伯鱼、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
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或有特别的道理教给伯鱼。所以问:“子亦有异闻乎。”子,称呼伯鱼。
伯鱼回答说:“未听过特别的道理。”但父子在家中当有说话的时候。因此,伯鱼将他在家中两次所闻告诉陈亢。
“尝独立。”孔子曾有一次独自站立在堂。
“鲤趋而过庭。”刘氏正义说:“称鲤者,将述对父之语,若当父前,子自称名也。”其实对友表示礼敬,也可以称自己之名。趋是快走,见长辈,不可慢行。伯鱼看见孔子站在那里,便快步走过庭中。
“曰,学诗乎。”孔子问鲤。
“对曰,未也。”鲤回答。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的话,省一“曰”字。孔子告诉伯鱼,不学诗,便不知言语之道,无法与人说话。皇疏:“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人若不学诗,则无以与人言语也。”
“鲤退而学诗。”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诗。
“他日又独立。”又有一次,孔子一个人立在那里。
“鲤趋而过庭。”伯鱼快步过庭时。
“曰,学礼乎。”孔子问鲤。
“对曰,未也。”伯鱼回答,未学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告诉伯鱼,不学礼,不知如何立身。孔子教育,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学礼,求学、办事,都不成功,学礼非常重要。
“鲤退而学礼。”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礼。
“闻斯二者。”照映前问:“子亦有异闻乎。”伯鱼结束回答说,我只单独的听过学诗学礼这两件事。
“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后,为何而喜。喜的是:“问一得三。”本问“子亦有异闻乎”一件事,结果得闻三件事:“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知学诗与学礼的重要,又闻知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