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淮北鏖兵
长另有重任,远在千里之外,谁来分担总前委三位首长的担子呢?
邓小平说话了:“粟裕、谭震林在东线解决黄百韬,目前总前委只有我们三个在这里。我的意见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三人实行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二十四小时之内有一个人亲自掌握全局。”
提议获得通过。刘伯承似乎知道邓小平下面还有话,于是先发制人,抢先提出:“我把话讲在前头——三人一视同仁,昼夜值班,同等待遇。”邓小平和陈毅当即投了反对票,以二比一的多数,否决了刘伯承值夜班的动议;只保留了遇有特殊重大情况,夜里也可以把他叫起来一起商量的“待遇”。
刘伯承无可奈何地摇着头:“如果年纪大就要受照顾,那么来世我一定比你们晚生几年。”
邓小平说:“我的身体最好,应该尽量值夜班。”
陈毅又不干了:“那不行!值夜班的权利我们两个共同分享!”
邓小平诙谐地接道:“你陈司令员的态度就不如刘司令员了。我比你也小几岁,身体也比你好一些,多值一些也是应该的哟!”
陈毅哈哈大笑,对刘伯承说:“好好好。我们既要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又要尊重政委的意见哟。”
刘伯承扶着眼镜叹道:“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样的会战、决战已不会很多啦!我们理应努力工作,拼命完成任务哟!”
邓小平很诚恳地说:“大的决策指挥,还是靠两位司令员,靠我们三个‘臭皮匠’;只是具体工作由我多做些。”
会后,邓小平又对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宣布:在战役过程中,参谋长的工作由他兼任。凡参谋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直接向他报告;重大事情同时报告三人。接着他又把张生华找来,语重心长地说:“生华同志,你这个作战科长也要尽最大努力。我们力争在一没有参谋长、二没有作战处长的情况下,和司令部的同志一道,把司令部工作做好,保证战役取得胜利。”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总前委成立伊始,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攻占宿县后的战役方向。
此时,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还在艰苦地进行当中。华野的另一部兵力正在运用“攻济打援”的战法,拼死抵抗着由徐州出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在南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正由蚌埠、固镇向宿县逼近;黄维兵团也由阜阳进至蒙城,向津浦路靠拢,企图会合李、刘兵团重占宿县,驰援徐州。
刚刚结束的宿县战役,虽然实现了分割敌人的战略,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但如何进一步分割包围,逐次歼敌,就成了淮海战役全局的关键所在。倘若决策正确,运用得当,则连战连捷;如果一着有失,或包围不住,或打成僵局,甚至被敌人援兵透过阻击线,就有腹背受敌、仓促撤离战场,以致断送整个淮海战役歼敌计划的危险!
在这战局错综复杂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和淮海战场的主要领导人都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起初,毛泽东一直谋划割歼邱清泉、李弥兵团。他判断黄百韬兵团可在几天之内解决,认为“目前是继续歼灭邱兵团的良机”。“只等黄孙两兵团歼灭后,我军即可围困徐州,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夺取胜利,拿下徐州”。
正在徐州、碾庄一带激战的华野,也很想把歼灭邱、李两兵团作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基本任务,并为之做了多种准备和动作。他们曾在中野攻占宿县那一天,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有意将阻击部队后撤,以诱使邱、李两敌大胆东进,准备待其后尾脱离徐州时,将其隔绝包围。但由于邱、李兵团心怀疑惧,屁股始终不肯离开徐州,遂使这一诱歼计划未能实现。
面对华野数十万部队十几天来与黄百韬兵团胶着于徐东战场的实际,以及中野西堵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