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韩敏信顺利进入了待漏院厨房,成了待漏院厨房的一名膳工,或者更准确地说,成了一名食手,也就是厨子。
待漏院的厨房位于皇城的东南角上,它是两座南北走向的木结构房屋,一座在东,一座在西。厨房南面是一座用作主管和厨工寝室的木屋,隔成了八大间,西边顶头的那间是主管的房间;往东一小间,是安排给负责给纳物料的库子的房间,待漏院厨房的库子有两名,是由供御厨库子兼任的;其他的六间木屋,住的是管事和做饭做菜的食手。实际上,东西厨房的管事是由主管从大厨中指定兼职的,与食手们一同居住在大屋子里。
院子东边那间木屋,背后紧挨着长满杂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墙的内壁,它的门向西开着;西面那座木屋背靠着一堵高高的白粉墙,这道墙将它与皇城的核心区隔了开来,它的门是朝东开着的。在西厨房的背后,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仓库、一排猪圈和几个鸡舍。从西厨房的北墙和待漏院厨房的院墙之间的小通道,可以通往有猪圈和鸡舍的小院子。
在东西两座大木屋之间,构成了一个小院。小院里面,摆着一些吃饭用的桌椅,还用竹子支起了不少架子,用来晾晒各种东西。这个小院的南面,在用作寝室的木屋背后,是表面长满杂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墙的内壁。小院的北面,是一堵白粉墙。在这面墙中间,开了一个圭角式的小门。如果不是这个小门,待漏院厨房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从北面墙开出的小门往北出去,就是皇城核心区的东南角了。出小门往西不远,是应门,从应门往北,就是高大庄严的明堂。
不过,作为待漏院厨房食手的韩敏信,短期内是进不了应门的。他的活动空间,就是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厨房院落内。此外,就是出了那个院子的小门往东走。
出了小门,紧挨白粉墙往东拐,是一条铺了鹅卵石的小路,小路不长,只有二十来步,它的尽头是一扇对开的漆成朱红色的小木门,它的门口每天都站着四个持刀枪的侍卫。穿过这个小门,其实就已经是皇城的城墙之外了。小门的外侧,同样每天站着四个持刀枪的侍卫。挨着皇城城墙的是一座长长的南北走向木房屋,它建在一个两尺高的台基上,与皇城城墙之间形成一个南北向的两人宽的狭窄通道。这个木房屋,就是待漏院。从小门出来,往东直行两步,就可以登上一个六级的石台阶,到达待漏院的后小南门。每天早晨,给等待进城上朝的百官送去的早点,就是自厨房出来后经过厨房院子的北小门往东拐,经过二十步的鹅卵石小路,然后穿过皇城的东南角小门,登上待漏院的台阶,再经由这个待漏院的后小南门送进去的。
待漏院的厨房平日的主要职责是早晨准备一些简单早点或果子发给等候宫门开了之后去上朝的官员们。中午和晚上,待漏院厨房的任务就是为皇宫内最下等的杂役仆人们准备饭菜。皇帝的日常膳食是由光禄寺的御厨负责的,殿中省六尚局中的尚食局空存其名,没有实权。后宫人员的饭菜,则一般由宫官六尚局中的尚食局来准备。待漏院的厨房既不负责皇帝膳食,也不负责后宫膳食,实际上并非皇宫内设的专门部门。因此,待漏院厨房的主管根本没有官品,平日的一切事务都由一名御厨的监御厨官监管。
李昉的那个老乡正是殿中省尚食局的一名奉御,名叫李远。奉御诸多职责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在给皇帝上膳食之前,自己先品尝。这是为皇帝试试膳食是否有毒。当时,殿中省六尚局的长官是典御,下有奉御六人、监门二人。奉御官品在典御之下,为正五品下。李远能入殿中省,也是经由李昉引荐才成功。所以,李昉一开口请求帮忙,那李远抹不开面子,虽然知道自己对于御厨没有实际影响力,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过,李远为了让待漏院的厨房接收韩敏信,还真是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