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易经通贪财入洋教 史德庵受辱显大度
馨叶抿嘴微笑:“姐姐不要逼启官,越逼脑子越不开窍。既然要启官给孩子取名,也得让他先看看孩子呀。”
彩珠坐到寝房中央的椅子上,潘振承站馨叶床前,躬下身子,慈爱地看母子俩。馨叶轻声责备:“拿出那天的勇气来。不要像小偷似的,坦然应对。”
潘振承回到座位上,胸有成竹:“我想好了,叫得福。父亲大名史德庵,儿子便叫史得福。”史德庵干涩地笑:“好,好名字。”
馨叶不悦道:“好什么呀,俗气透顶。潘启官是个生意人,我看你为义子取名得财、得金、得银,岂不更好?”
潘振承尴尬道:“我取不来。史大人,还是你做阿爸的取。”史德庵谦让道:“你是干爹,你来取。”
“你是孩子阿爸,你来取。”
“惭愧惭愧,小史徒有虚名,潘大人才是大功臣……唉,小史说话若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还望史大人海涵。”
“小史位卑福浅,请潘大人赐名。”
馨叶忍不住轻笑:“你们都谦让,好吧,我生的孩子,由我来取名,就叫有智。”
大家都愣住。潘振承尤其惊讶,瞠目结舌。潘氏第二代为“有”字辈,这个婴儿取名有智,明摆着是潘氏的后代。
室内的气氛有点僵,大家都哑了似的。史德庵朗声大笑,打破这僵局:“这名字好,有智,聪明睿智,好名字,好名字!”
诱入洋教
转眼五年过去,易经通与落魄时判若两人。脸庞溜圆红润,发青的鼻头成了酒糟鼻,红得像点了胭脂。鲶鱼眼仍习惯性地翻白,眼神不再像以往那样卑怯。他的装束有些奇特,头戴西洋黑呢做的短筒礼帽,油油的辫子垂在脑后,辫梢扎着西洋蝴蝶结,手拄一根西洋文明棍。即使是大热天,脚下也蹬一双西洋皮靴,靴底钉了铁掌,走起路来橐橐地响。
易经通模仿西洋人的装束,绝不是崇洋媚外。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朝还找不到一个崇洋媚外的人。就像对西洋了解较多,颇有好感的潘振承,对西洋仅仅是小佩服而已。易经通这般穿戴打扮,目的是炫耀他洋行伙计的身份。万岁爷钦定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财富急剧膨胀,名声远播,在广东妇孺皆知。而十三行以同文行名声最显赫,潘振承的财势地位在广东商界无人可以争锋。易经通趾高气扬走在街上,格外引人注目,自然会有人问他在何处发财。易经通故作谦虚道:“发财不敢当,在潘启官的同文行帮忙。”
易经通的正式职务是夷馆知客,年薪二十二两纹银;他做殷无恙的汉文老师兼助理,殷无恙每年约给他四十四先令的小费,约折八两中国纹银。加上临时做夷客的通译,易经通一年有六七十两纹银的进项,过小康日子绰绰有余。然而,打去年起,易经通娶了小妾。阿娇好吃懒做,特喜欢西洋玩意,今天要小圆镜,明天要香胰子,不给就不让易经通上床,害得易经通又得回发妻的房,陪着皱巴巴的黄脸婆睡觉。
好在殷无恙有藏书癖,书房摆满了书,每年回一趟澳门,衣物箱下面尽是书。殷无恙有路引,通关时只查路引不查行李箱,万一要搜查行李箱,塞一枚便士便可放行。殷无恙把中国典籍交给相识的传教士,由他们设法托运到法兰西,交由他的老师昂古莱姆主教收。大清严禁中国典籍出洋,自然也禁止洋人购买中国书籍。洋人逛书店书摊都会遭到书商的谢绝,他们害怕招惹横祸,受到官府惩罚。买书的差事只能交给他的助手,这为易经通贪墨提供了便利。易经通第一次伸手胆战心惊,一整夜都没睡踏实。第二天见到殷无恙,殷无恙欣喜若狂地举着一卷书:“老易,你买来的几册徐霞客游记太好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殷无恙赏易经通一枚西班牙双柱大洋。易经通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以后心安理得克扣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