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二:张居正搏杀高拱
为是宦官。我们知道,“竖”这个字眼,在古代用在人身上时,带有一种极度蔑视的成分。其含义已经超过了今天“那小子”、“那家伙”、“那东西”之类,具有骂人“不是个东西”、“不是个玩意儿”的味道,不屑与不齿的意思很重。
太监这个词在辽代最早出现时,是一种官职称谓,为宦官管理机构太府监的最高长官。元帝国因袭之。到了大明帝国,宦官机构大幅度增加,于是,二十四衙门中的十二监便全部设立了掌印太监这个官职,为各监之最高首长,正四品;其他四司首长为司正,正五品;八局各设大使一人,也是正五品。从此,人们就用最高一级的官职名称,来通称宦官。拍马屁的味道很重。因为,绝大多数宦官可能一辈子都当不上太监。
司礼监的最高首长掌印太监,此时,早就被称之为“内相”了。在人们的眼中,其地位与内阁首辅是同样的,二人“对柄机务”,就是内阁首辅与司礼监掌印太监相对掌管国家军机大事的意思。第二把手,则是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被看成相当于次辅兼刑部尚书。然后是秉笔太监、随堂太监,相当于内阁诸成员。这些太监地位崇高,二十四衙门的其他太监见到他们时,是要叩首礼敬,视为上司的。而且,按照帝国制度,这个级别的太监每人所配备的工作班子加生活侍从,人数在六十人左右。这只是正式制度规定的人数,实际情况可能会远远不止如此。
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冯保晋升为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成为司礼监的第二把手。这使他在帝国官场中的地位,与张居正在内阁中的地位已经差相仿佛。
这时,掌印太监的职位出缺。按道理说,应该由冯保依序递升,谁知,大学士高拱偏偏向皇帝推荐了御用监太监接任司礼监掌印。
御用监在十二监中的地位并不高,主要负责御前围屏、床榻诸木器和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的造办。这一举荐相当失策,颇有点扶粗使丫头为正室夫人的意思。其不符合宫中常例也有违情理之处在于,按照宫廷规矩,御用监太监不能接掌司礼监。而且,更糟糕的是,假如这位粗使丫头国色天香聪明伶俐倒也罢了,偏这位御用监太监是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很有可能接近文盲的水平。而司礼监却是每天都要和国家典章制度、来自全国官员们的文书报告打交道的。
于是,“保由是疾拱”——冯保由此痛恨高拱。
果然,这位既无姿色又无眼色的粗使丫头,不久便惹翻了好脾气的隆庆皇帝,很快便被罢而去。
高拱一不做二不休,第二次推荐了一位尚膳监太监来接掌司礼监。这次虽然破了规矩,但还不太离谱,因为这位负责皇帝饮食的太监有一手绝活,本来就很受皇帝喜爱。结果,此人顺利接掌司礼监掌印。史书记载说,“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冯保无以复加地切齿痛恨高拱,这才与张居正深入结交。其含义当然是想报这一箭之仇。
从帝国制度的角度看,高拱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作为大学士,他没有理由破坏帝国规制,将更有资格、能力更强的冯保愣挤到一边去。这种强横的做法不可能不招人讨厌,不可能不带来乖戾之气,不可能不毒化政治空气。
但同样作为大学士,他的做法又很可以理解。原因是,作为帝国士大夫的代表,但凡正派一点的帝国官员,没有人愿意看到宦官们的权势过大,帝国的历史一再证明,举凡此种情形出现,都意味着不小的灾难。
我们找不到冯保在此之前得罪过高拱的记录,这表明高拱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是出于政治目的在刻意打压冯保。冯保手中的权力已经很大,他的资历、素养与能力越强,对内阁决策管理权限的破坏力就可能越大,高拱也就越要抑制他。如果不是因为隆庆皇帝的个性和对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赖,高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