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二:张居正搏杀高拱
约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他做到了。只是手法过于粗暴,为后来的不祥结局埋下了伏笔。

    此时,徐阶尚在朝中,张居正也已经进入内阁。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反对高拱的做法。在理论上讲,他们应该是支持高拱的。因为这符合他们的理念与利益。直到徐阶离去,张居正又受到高拱颇为轻率的伤害。

    事实上,或许正是高拱自己相当情绪化的个性,才一再化友为敌,使冯保有机会建立起了强大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一旦形成,几乎就注定了高拱的政治溃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自己犯错误,自然给了别人犯更严重错误的理由与机会。帝国政治制度本身的非理性化,注定了这一切的无可避免。

    我们只要把时间这个参数向两端拉长一点儿,就会明白无误地看到,这种政治理性的缺失,使帝国与所有参与者个人,在这场政治游戏中,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与成本。即使是那些在各个方面堪称杰出的人,也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冯保的机会,出现在隆庆皇帝重病弥留之际。时在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公元1572年,即隆庆六年闰二月,大约与放纵过度的性生活有关,三十五岁的隆庆皇帝已经一副形销骨立的模样,面色晦暗且伴有热疮。

    他面带愠色,紧抓住高拱的手,说:“我不回宫里了。”

    高拱连忙劝解:“皇上不回宫可怎么行?望皇上还宫为是。”

    皇帝恨恨地:“有人欺负我。”

    高拱:“何人胆敢无礼?有祖宗重法在。请皇上告诉臣,臣依法治他。”

    皇帝深深地叹口气:“唉,什么事?还不是宫里的事。”

    据说,就是在此前后,张居正察言观色,看到皇帝“色若黄叶”且神已朽矣,知道其人病入膏肓,已是无可救药。于是,在暗中写了关于皇帝后事处理的十几条意见,密送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此时,冯保至少已经在两个方面做了深厚的铺垫。

    一方面,那位接手司礼监掌印的前尚膳监太监,一时间颇受皇帝倚信,他肯定想了不少办法讨万岁爷爷喜欢。我国写实程度很高的春宫作品的繁荣发展,和皇帝身上的那些热疮,可能都与此人关系不小。这样一来,皇帝是挺快乐,皇后妃嫔们却不大可能开心。特别是曾经被移居别宫的孝安陈皇后和后来万历皇帝的生母李贵妃,肯定不会为此感谢他,这应该是可以想见的。

    于是,冯保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把自己对皇家的满腔忠爱倾注到了皇后、贵妃和皇帝的继承人身上。

    我国古代,对此种做法有一个极贴切的形容词汇,叫作“烧冷灶”。大凡已经步入帝国政坛或准备进入官场者,这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此种做法难以被看成是正派的,最后结局也鲜有善终者,不过,以此种功力一举拿下高位的,在我国算得上史不绝书。其中,成就最高者当属战国后期,阳翟,即今日河南禹县的珠宝商人吕不韦。与冯保同行的,则至少有宋徽宗时代的童贯和本朝稍后一点的魏忠贤。

    另一方面,在外廷,他与内阁次辅张居正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高拱在他那本虽然火气很大,却也相当有名的遗著《病榻遗言》中,曾经对此做过相当细致的描述。高拱说:张居正与冯保拜为兄弟,逢迎谄媚无所不至。冯保有一个心腹仆人名叫徐爵,没有一天不到张居正家中去。只要是他想要的,张居正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促成,使这家伙特别感激张居正,不遗余力地为他与主人冯保奔走。三个人像合穿了一条裤子般,变成了一个人。于是,一有什么事,张居正就捏估出一个东西,由徐爵交给冯保,冯保再在宫中以皇帝的名义批出来,张居正则袖手旁观,假装不知内情。高拱说:“此事已久,予甚患之,而莫可奈何。”

    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简介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目录 > 第九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二:张居正搏杀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