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战四平
,新六军陆续侵占了辽阳、鞍山,五十二军侵占了抚顺,七十一军和九十四军侵占了海城、营口。我军以不争一城一地得失的原则出发,这些城市都是主动撤离的,有生力量并未受到什么损失。4月1日开始,新六军的十四师和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两次进攻本溪均被我击退,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和敌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被我击毙。两次本溪保卫战,我军歼敌5800余人。
4月18日,杜聿明出院回到沈阳,决定在本溪与我军做一番较量。
因为他了解到,我军当时在本溪地区有10个旅,加上地方部队共有10万多人。在他回沈阳之前,国民党军二十五师和十四师向本溪进攻两次的失败,说明了本溪守军的力量之强大。如果不解决这一支强大的力量,沈阳地区就不可能控制在他们的手中。所以,杜聿明调动了七十一军和新六军,加上原来的五十二军,共5个师8万多人,于4月28日分三路向我发起进攻。我辽东军区的三纵、四纵和保安三旅在萧华的指挥下对敌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之后,5月3日撤出本溪。本溪保卫战虽然未能保住本溪,但达到了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把将近两个军的敌军拖在了沈阳地区,消灭了敌军1.1万人,这对于北边的四平战役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熊式辉对四平的进攻是从4月上旬开始的,所投入的主力是新一军1和七十一军。本来,蒋介石要求他必须在4月2日以前占领四平。由于我军在本溪等地拖住了敌人,所以四平的战事是在本溪战事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段时间,使得在四平的原山东一师、二师、七师,原华中三师,万毅的七纵和原三五九旅等部队得以修筑了不少工事。
从4月8日开始,我军先在四平以南、昌图以北地区对来犯之敌实施运动防御,节节抵抗,已经歼敌5000余人,敌八十七师基本上被我全歼,直到4月17日,新一军才进到四平近郊。4月18日,敌新一军由郑洞国指挥(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当时在英国接受授勋,不在部队),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四平外围阵地发起正面进攻,敌七十一军则企图从西边迂回至四平与长春之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我七纵、三师、七师、保安一旅等部在百里防线上和敌人展开了激烈争夺战,一直打到26日,战况呈对峙状态。郑洞国下令暂行停止进攻,向杜聿明要求增加兵力。
对于我东北部队来说,能够在阵地战中击退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王牌军新一军在飞机坦克配合下的进攻,这还是第一次。当捷报上报中央之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他在27日的回电中说:
(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嘉奖。(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按:四平又称为四平街。马德里为西班牙首都,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西班牙人民阵线曾在此进行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得到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声援和支持)。
这不是一般的鼓舞士气,还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局考虑在内。这时正是国共两党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进行和平谈判的重要时期,而东北正是谈判的重点地区。3月27日,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三人小组正式签订了一个《调处东北停战协议》,能否执行,尚不确定。如果我们能守住四平,也就守住了长春,就有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的实力。假若能够执行停战协议,东北就会成为我占领长春、哈尔滨,国民党政府占领沈阳的南北分治局面。而我军如果守不住四平,让对方直上北满,长春也就很难守住,这将置我方在谈判中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蒋介石就决不会与我方停战谈和,我们在东北就更加被动。正是出于这种大局上的考虑,毛泽东在给林彪的电报上不止一次用了“死守四平”这样的提法。
可是,林彪并不乐观。在第一线的他很清楚:前一段时间的战斗,暴露出了我军不适应这种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