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黄维东进
加快行军速度,黄维安排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率领十八军作为开路先锋。

    黄维兵团要东进,当然就成为当时位于其北面的中原野战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对于黄维兵团,毛泽东早就密切地注意着它的一举一动。道理很简单,这12万人马在当时是蒋介石手中最精锐的一支劲旅,如果它投入徐州战场,将会给我军增加很大压力;我军如果要吃掉它,也得进行认真的准备。早在11月7日,毛泽东在给粟裕、陈士榘、张震的电报中,就已经设想过,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是解决黄百韬,第二阶段就是解决黄维,只不过并未最后决定。当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事打响之后,毛泽东事先没估计到战事会是如此难打,原来以为是几天就可解决,接着就是解决邱清泉的良机,所以毛泽东的打算是在解决了黄百韬,攻占了宿县之后,在黄维还未到徐州地区与杜聿明集团会合之前,立即就由华野全力歼灭北线的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兵团,解放徐州。而这时的中野则全力牵制住南线的黄维兵团以及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即原来的第四绥靖区,刚刚改组为第八兵团),保障北线的胜利。待北线取得全胜之后,再由两大野战军共同来解决南线的这三个兵团。后来,徐州方面攻黄百韬兵团与打援都未能速决,当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打响以后,黄维就已经出兵东援,能否就趁黄维东援之时,在运动中寻机加以歼灭,这又是一种可能。对于这种可能,当时在中野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考虑,华野的粟裕、谭震林等人也在考虑。

    11月14日,刘、陈、邓在给军委的电报中就已经提出:

    如敌(按:指黄维兵团)出永城和宿县,我以集中一、二、三、四、六、九,及华野三、广共8个纵队,歼灭黄维为上策。因为黄维在远道疲惫、脱离后方之运动中,只先来3个军7个师,其中强者只有3个,我军也能适时……这个方案未被毛泽东所批准,因为毛泽东这时还把注意力放在徐州的邱清泉和李弥身上,想先歼灭邱、李。

    毛泽东在11月18日给刘、陈、邓的电报中是这样安排的:

    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今后数日内,歼灭黄(百韬)兵团全部,将是第二个胜利。如能精心组织战斗,再歼邱、李四五个师,打得邱、李不能动弹,则将是第三个大胜利。

    但是,战场上的情况促使前线指挥部必须尽快对黄维兵团下手,因为它已经在11月15日到达阜阳,18日强渡涡河,到达蒙城而距离宿县只有70公里了。黄维原来打算在蒙城停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态势再考虑下一步行动,但是蒋介石坚决不准他有所稍停。19日,黄维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下令向宿县攻击前进,妄图攻占宿县,重新打通津浦线。

    11月19日,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三位常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正式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相当具体的紧急建议:

    徐东作战,据我们观察,歼黄百韬使用了华野6个较能攻坚的纵队,历时已12昼夜,尚未解决战斗。如再以其余部队,其中只有两三个较能攻坚纵队,加之部队必已相当疲惫,刀锋似已略形钝挫,以之歼灭较黄为强的邱、李,诚非易事。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尔后将主力集中于徐东、徐南,监视邱、李、孙3兵团,争取休息十天半月,同时以尚未使用之5个纵队或3个纵队用于南线,协同我们歼灭黄维、李延年,这个步骤最为稳妥。如果我们不这样……马上打邱、李,既无胜利把握,且可能陷入被动。如何,请考虑。

    毛泽东在认真考虑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建议之后,回电报同意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建议,决定让中野全力打黄维,而由华野的六纵代替中野的九纵去对付李延年。华野的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也致电中央军委,表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决战·淮海战役简介 >大决战·淮海战役目录 > 一、黄维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