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2、百变的战局
落实,第53师、第77师未能按时进到南京,第121师及第167师到达南京后又立即被调走。整个作战计划从制定之初就成了一张废纸。

    首都南京都尚且如此,何况杭州湾。杭州湾不乏有利于登陆的沙滩,明代倭寇扰浙时,即在此登陆,但是在战前这一地区并没有构筑太多的海防工事。直到8月20日,蒋介石委员长得到金山卫有日本海军的斥候登陆侦察的情报,才指令“严防”。但是10月18日,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组情报提出,日军有在杭州湾登陆企图,但估计登陆部队最多一个旅团,不会对上海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一说法粗看颇为可笑,日军有登陆的企图又凭什么认定其规模一定会控制于一个旅团之内呢?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与10月杭州湾的气候和水文均不利于大兵团的登陆作战不无关系,而且国民政府方面也曾专门勘探过从杭州湾到浏河口的全部海岸、江岸线情况。

    其中杭州湾的新仓到澉浦段,不适于登陆兵上岸;而从海盐到乍浦段,只能容一个师左右的兵力登陆,而且登陆后的部队不便于向纵深发展。柘林迤东、迤北到老港(南汇县),暗礁和浅滩较多,无良好的港口和海湾,且岸上10至15公里纵深没有通往内陆的良好道路,也不利于联合登陆作战。白龙港到吴淞口地段,海岸航线水位很深,大型船舰可直接靠岸,其不利条件是海面沙滩很多,航道狭窄,大批舰只拥塞航道,容易受地面炮火袭击;且上陆后,不易于登陆兵的战役展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民政府在杭州湾方面并没有部署太多的兵力。当然上海正面战场上的鏖战也使得中国军队多少有些顾此失彼。淞沪会战前期中国军队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无论对敌情了解或部队训练(尤其炮兵的训练)都远离理想,因而进攻一开始就立即受到日军顽强抵抗。而随着战事进入胶着状态,中国军队虽然不断增援投入部队,却不得不调整为守势。中国兵力处于劣势,日本陆军却不断地以攻为守,采取中间突破为轴心的全线进攻策略以保证不给数倍于己的中国军队喘息的机会。

    这种以攻为守的战略使得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可以以十万之众制衡数十万国民政府的精锐部队。但是中国军队全线死守,寸土不让,以数倍牺牲的代价消耗日军,最终双方都打得异常惨烈艰苦,往往一个镇落据点反复易手十余次之多,致使日军中间突破的战术收不到迅速摧垮中国守军的效果。而由于弹药消耗太大,火力强悍的日军此时甚至开始以弓箭浸蘸汽油点燃后向中国守军射发。

    松井石根很清楚他不能停止进攻,而南京方面为了民族的延续而停止干戈的国民政府各派大佬也很清楚时间对于中国更为有利。因为从8月下旬开始,中国增援部队即源源不断地开赴上海、江浙一带。川、黔两省部队于8月底9月初动员出发,“沿湘黔公路徒步行进,到湖南辰溪,乘木船至常德,再换轮船经洞庭湖抵达长沙”,于10月初到达上海前线。而广西部队从8月下旬出动,9月中旬开抵徐州、海州一带布防,后又增援上海。尽管在当时情况下,交通不便,通讯困难,部队机动性差,增调部队涉及问题很多,但是毕竟持久战对于在本土作战的中国军队是有利的。所以中日双方虽然都深知上海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战场,但却始终紧紧地互相咬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南京保卫战·1937简介 >南京保卫战·1937目录 > 2、百变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