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一个人会降生在什么样的时空中,自己根本没有选择权;降生之后更是无论满不满意,都只有接受。
对一般人来说,成长的过程中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认识自己所处身的环境中,学习适应环境,而后在现有的环境中度过一生,无可无不可,庸庸碌碌。
但是,对少数特别的人来说,却非如此。
对现有的环境不满意,对自己所处身的时代感到失望,于是兴起改造时代的念头,继而终生追求这个理想,并且锲而不舍的为这个理想付出终生的努力——这便是在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人。
同样是生长在黑暗的时代、困难的环境中,同样是怀着改造时代、开创未来的壮志,努尔哈赤和张居正所使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努尔哈赤是白手起家,是赤手空拳的打出一个天下,建立一个国家;一切从零开始,聚沙成塔。
他的一生事业的发展是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去取代旧的、已腐朽的朝代;无论就个人定位或者历史评价而言,他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开创者。
而张居正却不然。
诞生在明朝的知识份子的家中,张居正一出生就已注定了他一生的发展绝无“努尔哈赤式”的可能,也绝无成为开创者的可能。
那是因为他是明朝的子民——开国已有两百年历史的明朝,有一套早已行之多年的“惯例”、“规范”、“制度”,掌握着每一个子民的思想和行为;身为明朝一亿子民中的一个的他,当然从一出生就已经有一条固定的轨道在等着他按部就班的行走,容不得他脱轨而出。
于是,他就和全国的每一个知识份子走着同样的一条路:读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西元一五四七年)他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三岁,成绩是二甲,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做一名政治上的见习生,在三年散馆的期间内,学着把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政事上。
而在他中进士之前,有一段对他的一生影响重大的插曲:
由于他本性聪明,五岁入学,读书过目不忘,赢得了“神童”的美誉;十岁时已读通六经大义,下笔为文卓然成章,闻名于乡里之间。十二岁,他到荆州府“考秀才”,荆州知府李士翱和湖广学政田顼当面出题考他,结果是“惊为天人”,他于是成了知府和学政亲自选拔下的最年轻的秀才。
第二年,他赴乡试“考举人”,成绩十分优秀,深受湖广按察佥事陈束的赞誉,认为以十三岁的稚龄而有这么杰出的成绩,实属旷世奇才,因此力主录取;但是,湖广巡抚顾璘却有着更高层次的看法和做法。
顾璘是位高瞻远嘱的饱学之士,他认为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要从本身已得天独厚的小聪明发展成大智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以张居正的大才,如果经过适当的琢磨,将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如让他以十三岁的稚龄就中了举,少年心性,很容易骄傲、自满,反而影响他的成长;而且,十三岁的孩子,即使书念得再好,考试的成绩超过别人,也终究是个孩子,阅历、心性的成熟是无法与成人相提并论的;因此,他主张给张居正挫折,以激励他更加努力奋发,等下一科他的年龄稍大时再录取他。
于是,这一科张居正便“名落孙山”了;但是,顾璘在私底下却常常勉励他努力上进,以“国器”来期许他;十六岁,他考中举人的时候,顾璘甚至把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期许他说,知识份子应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要做一名如古代贤相伊尹般的国之栋梁,而不要只想“一举成名天下扬”的在考场夺魁,出点眼前的风头。
这番期许的话,深深的进入了他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生所要奋斗的目标。
但是,理想和抱负存在于心中,想要实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