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日军战略部署
,这支日军的番号是第五十六师团。

    曾在卫立煌长官部工作过的远征军老兵张至文说,即使到了1943年,日军的作战能力仍然很强,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即使像二零零师这样的精锐部队,也才能与日军打一个平手。而普通的部队,六七个师也不一定能够对付日军的一个师团。二零零师,是中国当时机械化最高的部队,它的师长是抗日英雄戴安澜。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一个师团大约15000到20000人,三个师团就是5万人左右。中国军队是10万人。10万人正面抗击5万人,连战连胜,战绩相当不错。

    可是,形同鬼魅的五十六师团在远征军的背后猛插一刀,中国军队惨败。五十六师团来自于北九州,那里民风剽悍,好勇斗狠。

    那时候,缅甸战场上还遍布缅奸。

    狡猾的日本人一向重视宣传,他们在缅甸宣传说“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欧洲人的亚洲,要把欧洲人赶出去”。于是,缅奸们给日本人带路,为日本人送信。当远征军来到缅甸的时候,他们又说“中国人是想把英国人迎进来,把中国人赶出去”。于是缅奸们更为踊跃,他们向日本报告远征军的每一步动向,而对日军的动向却守口如瓶。

    所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与其说是败在战术上,不如说是败在情报上,败在群众工作上。

    远征军惨败,日军随后掩杀。远征军分成了两支,在美国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带着自己的部队进入印度,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而更多的部队跟随受过中国“忠君爱国”传统教育的杜聿明穿越亘古无人的缅北野人山,一定要回到祖国。蚂蝗、饥饿、疾病、瘴气、野人……吞噬着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果,五万将士被茫茫的丛林淹没,包括抗日时期最著名的战将戴安澜。

    几十年后,云南省腾冲县有一些人,自费来到野人山收集远征军的遗物。在一个原始部落里,他们还看到了当地土人用远征军将士头盖骨做成的饮水器具,和用远征军军人肋骨雕刻的饰物。

    日军一路追杀远征军,进入了云南,来到了惠通桥边。惠通桥,是架在怒江上的一座吊桥。

    败兵和百姓乱纷纷地挤上了惠通桥,日军的先遣部队穿着便衣也混在百姓队伍中挤上了惠通桥。

    惠通桥一失,日军就会从云南进入四川,进而攻占重庆,这是当时进入重庆的最简捷的一条路。

    就在这时候,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一辆大卡车驶上惠通桥,要逆行过桥,守桥的宪兵不答应,车主不听指挥,宪兵抽打了车主两耳光,让他将车辆倒回去。车主在倒车时,与后面车辆发生碰撞,致使桥面堵塞。宪兵要求将卡车推到怒江里,车主又哭又闹。宪兵气愤不过,将车主拉到岸边,一通枪响,车主死了。

    就是这一通乱枪改写了历史。身着便衣来到桥头的日军以为自己的行踪被发现了,从衣服里抽出枪支就打,宪兵们这才发现日军已经冲到了桥头,便点燃了导火索,引燃了预先埋好的炸药,一声巨响,惠通桥飞上天。

    桥那边的日军看到惠通桥被炸,就划着皮筏子,或者跳进水中拼命凫水过来。刚好此时三十六师从后方赶过来,将渡过河岸的日军又赶进了怒江里,稳住了阵脚。此后,中日双方隔江而望,直到两年后远征军大反攻。

    怒江,愤怒之河,成为阻挡日军北进的天堑。

    北进不成,日军只能西征。

    西征两条路,一条是长江水道,一条是川盐小道。

    川盐小道其实就不是道路,它是几百年来盐夫们踩在崇山峻岭中留下的印痕。清代民国时期,重庆云阳县出产井盐,而鄂西没有食盐,要吃盐只能依赖川盐。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井盐就可以顺利地来到鄂西,然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兵口述抗战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简介 >老兵口述抗战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目录 > 第三章 日军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