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在战争转折关头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2年11月25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皑皑白雪覆盖了“三八线”上的高山、丘陵。朝鲜战争到底是大打下去,还是停下来,前景不明朗,正处于转折关头。

    此时的战场局势,比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屡遭失败,已失却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而中朝军队在“钢铁运输线”的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正面阵地防御体系形成后,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后方保障和阵地稳固性问题。同时空军、坦克部队相继参战,地面火力大大加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逐步摆脱了阵地战初期那种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并在稳固防御的基础上把战斗推向了敌军阵地,逐渐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敌我双方总体力量的对比仍处于均衡状态。“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虽然地面部队兵力不足,但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拥有制空权和绝对制海权,装备上也占有很大优势。因此,敌军仍然对军事行动抱有幻想,不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朝军队虽地面部队拥有兵力优势,但在海、空力量上处于劣势,因而在兵力部署上总有后顾之忧,需时刻警惕敌军对我侧后海岸或后方地区的登陆与空降进攻。同时,装备上的差距,也使中朝军队在实施进攻时暂时还要避免与敌重兵集团交战。

    这样就形成了敌我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地区重兵对峙的僵持局面。停战谈判也因美方单方面宣布休会长期中断,陷于僵局。为了夺取或稳固战场主动权,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敌我双方都在利用1952年冬天这个短暂的战争间隙,实施新的战争准备,筹划新的作战行动。僵持的局面只是暂时的,朝鲜战争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关头。

    旷日持久的战争,陷于僵局,对美国是越来越不利的。在两年之久的侵朝战争中,美国已损失兵力31万余人,直接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达150亿美元,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多达800亿美元。如此沉重的军费负担和巨大的伤亡,引起了美国广大人民更为严重的厌战情绪,要求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长期陷于朝鲜战场上的陆军7个主力师,破坏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格局,使美国当局更为忧虑。英、法等国从他们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长期在侵朝战争中劳民伤财和愈陷愈深,也急于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美国统治集团面临这种不利的局面,不得不谋求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新途径和新部署。

    在此关头,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怎样结束这场战争,广泛议论着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在战俘问题上寻求妥协,以实现停战;二是扩编南朝鲜军队,使美国逐渐从朝鲜战争中脱身;三是增调部队,不惜冒扩大战争的风险,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甚至使用原子武器来赢得战争。对第三种选择,随着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展开和党派斗争的加剧,其声浪越来越高。共和党的麦克阿瑟等人叫嚷要“在共和党取得政权以后,全力打赢这场战争”。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欧洲盟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公开许诺当选后“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这场战争”,借此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于1952年11月5日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他出任总统后,使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道路变得更加坎坷难行,结束战争的天平再次向军事行动一边发生倾斜。

    同年12月3日,美国操纵联合国第七届大会,通过了以支持美国“自愿遣返”原则,也就是以强迫扣留朝中方面战俘为基础的提案,否定了苏联关于立即结束朝鲜战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修正案。这就清楚地暴露了美国当局反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继续拖延和扩大侵朝战争的企图。正在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个提案之际,艾森豪威尔于2月2日至5日,偕一批军政要员到达朝鲜战地视察,与侵朝美军高级将领克拉克、范佛里特以及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等人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抗美援朝的凯歌简介 >抗美援朝的凯歌目录 > 第十七章 在战争转折关头的反登陆作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