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1953年夏季停战前的最后一战
了10公里纵深、二至三道以坑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或永备工事的坚固阵地,解除了后顾之忧。后方交通运输已能够有效地对付敌空军的轰炸、破坏,提前完成了运输储备12.3万吨作战物资的任务,并有余力运输部队。尤为突出的是经过反登陆战备动员教育,指战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增强了胜利信心。
3月下旬开始,正面战线部队即有选择地进攻敌连以下目标,并取得了胜利。其中较大的战斗有:第46军进攻马踏里西山——梅岘里东山(敌称“织女星山”),全歼美军3个排、南朝鲜军1个班;第47军进攻上浦坊东山(敌称“老秃山”),全歼哥伦比亚营1个连另3个排,1个坦克排,美军2个班;第23军进攻石岘洞北山(敌称“猪排山”),全歼美军3个排另2个班;第67军进攻官岱里西山,歼敌350余人。加上在新占阵地上同反扑之敌反复争夺和其他战斗,全月前后作战达48次,歼敌达15000余人。
在这种形势下,志愿军指挥员和战斗员纷纷要求进行有组织的全线性的战役反击作战。而举行一次战役反击,已经具备了条件。
在中央军委同意举行一次战役反击以后,代司令员邓华起草了战役指示,于4月20日向全军发出,并要求各兵团拟定反击作战初步设想。接着,于4月30日至5月4日召开了志愿军党委会议,研究和制定了战役指导方针和部署。确定:战役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改善我现有阵地。”战役指导的基本精神是“稳扎狠打”。所谓“稳扎”,就是要掌握持久作战并能随时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则,要稳重,防止轻敌急躁,急于求战,一定做好各项准备,有充分把握后再开始进攻;同时要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方针,每军攻击目标以不超过1个营为原则,最好每次歼灭一两个排或一两个连,战役发展有利对再适当扩大。所谓“狠打”,就是要在正面战线巩固、侧后也有了保障的情况下,放手进行作战,狠狠地打击敌人,做到“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打击对象以美军及其他侵朝军为重点。根据敌人分布情况,西线以打击美军为主,东线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
反击战役发起时间为6月1日,要求参战各兵团,各军必须在5月30日前完成战役准备工作。当时,已经恢复的停战谈判并不顺利,在我方提出新的遣俘方案后,美方仍然纠缠枝节问题。他们反对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送往中立国,同时拒绝以亚洲国家作为中立国。当我方对原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正时,美国忽然从原有立场后退,又提出“就地释放”朝鲜籍战俘的反建议,企图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从李承晚不断反对停战,特别是反对全部遣返朝鲜籍战俘的言论看来,他们是在争取时间,以解决美国同李承晚集团之间的矛盾。
中央军委给志愿军规定的任务是;“只管打,不管谈”,即使在这次同敌人恢复谈判后,还是指示志愿军“不要松劲,一切按计划进行”。其基本精神是志愿军作战不要受谈判影响,因为仗打得越好,对促进谈判就越有利。志愿军领导人估计6月份以前难于达成停战协议。为了密切配合谈判斗争,于5月11日决定,凡对敌连以下目标已完成作战准备的,即提前开始作战;随后又决定不统一发起时间。于是,战役反击第一次进攻提前开始。
从5月13日起,第20兵团和第9兵团所属各军先后对敌连以下目标发起进攻。至5月25日,进行了29次战斗,攻歼敌人20个据点,歼灭敌人3个连又2个排、3个班,另2个连的大部,毙伤俘敌4100余人。我军伤亡1600余人。以作战方式区分,第9兵团各次战斗均为攻歼守敌后即撤离,目的在于锻炼部队,取得经验。除个别战斗中敌人逃跑或我失利外,均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