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造势作战,刘邓大军问鼎中原
全国战局一盘棋。毛泽东犹如棋圣高手,宏观博览,以他军事家的胆略、政治家的洞察、文学家的浪漫,大手一挥,形同九天揽月,又准备走第二步棋。这就是第二个跃进:令粟裕率华野的三个纵队南渡长江,直捣闽浙赣,把解放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
现在,粟裕大军已集结濮阳,正为南下渡江厉兵秣马。
刘伯承纵观中原战局,决心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法,把攻击目标首先选择在洛阳,以此调动敌人,掩护野战军主力出山。
洛阳系九朝古都,位居陕、晋、豫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当前,它是陇海线上的军事重镇,又是连接中原和西北的战略要点。本来蒋介石派有西安绥靖公署的裴昌会兵团在潼(关)洛(阳)间守备,另遣青年军206师担任洛阳城防。3月初,西北野战军宜川大捷,胡宗南告急,蒋介石将裴昌会兵团调回西安,令206师改隶郑州孙元良兵团。孙元良迫于华野西兵团兵临许昌一带,正忙于守备郑州,无暇西顾,只派出少数兵力进至洛阳东面的黑石关担任警戒。这就造成了陇海线郑(州)潼(关)段的空虚。
刘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果断地发动了洛阳战役。战役由华野陈唐兵团和陈赓兵团实施。3月7日,参战部队冒雨突然行动。右路华野陈唐兵团八纵队连夜插向洛阳以东,于翌日拂晓袭占黑石关要地,准备阻击胡琏、孙元良西援;第三纵队于当夜进抵洛阳以东及东南,准备攻城。左路陈赓兵团第九纵队于8日凌晨袭占新安等地,阻击裴昌会兵团可能的东援,四纵队于当夜进至洛阳以西以南,协同华野三纵队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9日黄昏开始攻击,经五昼夜激战,于14日攻克坚固设防的洛阳城,全歼守敌青年军206师近2万人,俘虏少将师长邱行湘。
洛阳城头炮声骤起,蒋介石急令郑州孙元良和胡琏火速援救。时值豫西山区春雨连绵,胡琏兵团跋涉于泥泞之中,饱受风寒饥疲之苦,士兵叫苦不迭。孙元良是国民党军队里闻名的保存实力“专家”,他前怕解放军在黑石关设伏,后怕郑州空虚有失,只派出小部队向西虚张声势。11日,蒋介石闻报洛阳东门失守,急令各路援军加速行动。胡琏企图邀功,率整编11师强行军,但在登封一线遭到解放军阻击,至16日晚才进抵洛阳南郊的伊河岸边,不过为时已晚。胡琏企图连夜组织渡河,对解放军攻城部队实施反包围。怎奈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渡河器材无着。
经通宵折腾,胡琏未能渡过一兵一卒。当时任整编11师11旅旅长的王元直,在日记中发出这样的哀叹:“伊、洛两河在洛阳附近,原可随处徒涉,不料近日来天降大雨,山洪暴发……今年系特殊例外,天意欲失洛阳以助共军,岂人力能为。”
洛阳战役一打,中原敌军调动频繁、处处被动,原有的战略布局被打乱。
不久,在中原地区就流传开这样一个传说:说刘邓大军打洛阳,是来问鼎中原的;还说鼎已落在陈赓手中,陈赓交给了邓小平,由邓小平把鼎运给毛主席了。意思是要改朝换代了,人民要坐江山了!
鼎,是古代烹煮用的一种器皿,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庄子·徐无鬼》中说:“吾能冬爨(音‘窜’,烧火煮饭)鼎而夏造冰矣。”
古代曾以鼎作为传国的宝器,以喻王位帝业。《宋书·武帝中》说:“鼎祚再隆。”这指是的改朝换代。
问鼎故事很快就在中原一带传开来。人们纷纷议论说:“不管是真是假,是传说还是别的什么,但这代表了民意。”有的把民意说成是天意。总之,传来传去,一句话,独裁统治该土崩瓦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到了。
4月中旬,刘邓率中原局、野战军领导机关进入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