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1945-1990年社会革命 4
时,但凡有选举之地,妇女们均已获得投票权利,只有某些伊斯兰国家,以及——说也奇怪——瑞士是个例外。但是,女性运动却始终未从阴影中重新走出。

    因为以上种种改变,并非由于女性主义者的压力,对于妇女权利地位的伸张也无任何直接的重大影响,即使在投票确有其政治效果的少数国家之内也不例外。然而60年代起情况开始改观,首先由美国发难,紧接着便迅速普及西方其他富裕国家,并延伸入第三世界受过教育的高级妇女圈内——不过一开始,社会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却未受到影响——女性主义再度出现惊人的苏醒。这一类运动现象,虽然基本上属于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中产阶层,但是进入70年代,尤其在80年代,一股空前的趋势却在酝酿进行之中,成就之大远非第一波女性主义所可比拟。新一波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政治及意识形态上较不具特定的形式,可是却遍及女性大众的全体。事实上作为一个族群,如今妇女已是一大政治力量,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改变。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最早也是最惊人的范例,首推罗马天主教国家内传统上原本虔信不移的女性信徒的反抗。她们起来抗争教廷不再受人拥戴的教条限制,最显著的事例即意大利公民投票赞成离婚(1974年)及较为开放的堕胎法(1981年)。其后又有虔诚的爱尔兰共和国选出一介女子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就任总统。罗宾逊原为律师,与罗马教会道德教条的解放(1990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到90年代初期,两性之间政治意见的分歧愈发显著,此事由多国举办的政治民意调查结果可见一斑。政客们开始追逐讨好这股新女性自然不足为奇,其中尤以左派为著,因为工人阶级意识的衰退,已经使左翼党派的传统选票大量流失。

    女性新意识及其利益的影响甚广,单就女性在经济活动中就业角色的改变一事并不足涵盖全面。这场社会革命造成的改变,不仅限于妇女本身在社会上活动的性质,更重要的变化,却包括她们扮演的角色,即传统对其角色的期待,尤其是她们在公众事业中的地位及成就。因为纵有众多重大的改变,如已婚妇女大量进入劳工市场,却不一定会有预期中随之而来的其他转变——如在苏联就是。在20年代初期革命乌托邦的热情理想幻灭之后,俄国已婚妇女发现自己一肩双挑,不但得负起挣取收入的新职责,还要照常操作原有的旧家务,可是公私两面的两性关系及地位却毫无改变。总之,妇女虽然大量涌入受薪工作,一般而言却与她们对本身社会地位及权利看法的改变并无一定关系。真正的推动原因,也许是出于贫穷的需要,或许出于雇主对女工的偏好(因为她们不但比男工便宜也比他们听话),又或许纯系由于女性为家长的家庭数目大量增加所致。本国及本地的男子大批移往外地求生,如南非乡下人纷纷进城,亚非地区男性不断涌进波斯湾国家皆是。最后,不可避免留下女性单独持家,独力支撑一家经济所需。此外,我们也不可忘却几次大战造成男性大量惨遭杀戮的可怕后果,1945年后的俄罗斯一地,便因此变成五女对三男的不平衡局面。

    然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确实也起了莫大的变化。她们对本身角色的期待,以及世界对她们的看法,都有了重大甚至革命性的改变,此中事实俱在无可否认。然而,某些妇女在政治上获得的新成就,固然有目皆睹,不过这个现象却不能用来直接衡量该国妇女在整体上的地位。以由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拉丁美洲为例,80年代中,拉丁美洲妇女被选入各国国会的比例为11%,远胜于妇女地位更为“解放”的北美。此外,在第三世界的国家里,也有相当数目的妇女开始执掌国家及政治的领导职位,但是其权力来源,却袭自家庭中的男性,如印度的甘地夫人(Indira Gandto,1988-1990;1994)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极端的年代简介 >极端的年代目录 > 第十章 1945-1990年社会革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