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话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魏文帝的风流作派
陈,旨酒盈玉觞……”只听得赵直用分外清朗的嗓音错落吟咏着曹丕的诗,“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昂。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奇妙的是,建安年间这群活跃在邺的文人,像也听见了魇师的吟哦,阮元瑜(瑀)琵琶的鸣响,正应和着赵直的诗声,好像一颗颗明珠纷纭飞迸,在散如星耀的烛光里,美酒飘香、佳肴馥郁,好朋友觥筹交错,放声大笑,享受着短暂人生中更为短暂的快意。曹丕的剑与曹植的剑时而并合、时而交错,他们时而锋芒相对、时而挽臂欢歌。烁烁剑光一如游龙、一如飞鸿,衣袂翩扬高举,蔽不住年轻的脸。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我打心眼里羡慕他们,倒不是羡慕这轻快、奢华的生活,而是……多么盼望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彼此相互了解、支持,甚至把彼此生命相融,那么人生一定能更温暖、更充盈。

    “有多欢乐,便有多孤寂。”赵直轻轻道,“徐、陈、应、刘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中原的瘟疫,子桓把他们逐个送走,次次泪如雨下。来读读他写给吴质的信吧……”一页泛黄的茧纸落入我手,赵直没有停止叙述,“这是子桓最悲愁的一年,所谓‘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往日朋友交游欢会,出行则车驾相连,休憩则坐席相接,哪有一时一刻的分离?每到传杯递盏、弦歌连连、酒酣耳热之时,大家便仰起面孔、应声为诗,那时倒不觉得这种快乐是多么难得。以为人人都能长命百岁,携手白头。谁知数年之间,好友一个个过世,生者寥寥无几——谈到这个,怎不伤心。前不久我把他们存世的文章编为一集,眼见那些姓名,竟都已列入亡者的名册!)……这也正是这一年,子桓达成了他多年来的大心愿:他被正式立为太子。”

    难怪听到“吴质”之名时,我感到它后面除了脉脉的友情与别离的伤感外,还有点别的东西、与伤感、与脉脉格格不入的东西——政治。据说因为曹操迟迟不立太子,曹丕内心十分不安,时常用装绢帛的大篓子秘密把吴质运入府中商议对策;后来这件事被嗣位的竞争对手:曹植之智囊杨修得知,告发给曹操。曹丕因此大为忧惧。吴质却全没把这当一回事,他说:“这很好对付。子桓你再装一篓子绸缎运进府里就是。”果然,杨修探知又有大箧运往曹丕府邸时,立即再次向曹操汇报,想把“狼狈为奸”的曹丕、吴质抓个正着。曹操派去的稽查人员拦下竹篓一看,里面只装有布帛。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老实说,这种夺嫡的交锋,根本称不上智略,倒像小孩子在过家家。只是这笨拙的游戏,却正是为了争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所以说,无论看上去多欢洽、动人的场面,都只是一层华而不实的掩饰。无论二哥、四弟叫得多么亲热,一旦涉及利害关系,便恨不能从对方身上咬一块肉下来……唔,至少曹丕就是这么样一个人吧。表面上兄弟和睦,暗地里却阴谋频生。据说他一当上皇帝,就下令曹植在七步内写完一首诗,否则便要对亲弟弟处以极刑。真是面目狰狞,令人发指!”不知为什么,赵直对曹丕格外的好感,使我在交谈中不吝用上夸张的词汇来贬斥这位“魏文帝”,“高高就坐、手握杀人之器时,恐怕早忘了一母血脉、邺下之情。”

    赵直耐着性子听我说罢,这才长长呼出一口气:“七步诗吗?这可能便是你说的‘罪的叠加’。他果然被选做恶德的标靶。”

    “啊?你是说……没有七步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简介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目录 > 第四话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魏文帝的风流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