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话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坚定不移,股肱之力
着鞋子走向几案,他的手指穿过我胳膊摸到火石,很快点起一支白蜡。他把入睡前整理好的案牍一份份重新打开,甚至拆开某些已封好的蜡印,把文卷抽出反复翻阅好几遍后才将它们一一地原样封好。他很少在案牍上修改什么,偶然的修改不过是在可有可无地修饰辞藻:依我对丞相的了解,他不是多么看重文采之人,那么这种举动唯一的解释是:他需要做点什么。这样深沉的夜晚,他就这么重复、重复、重复着……四周极为静寂,静到简直听不到我与赵直的呼吸,也听不到丞相的;倘若不是看见他那平静有神的双眼,我兴许会怀疑丞相……仍在梦境之中。他一直忙到鸡鸣,其间只伏在案面上短暂地休憩过一刻钟。

    心内奇怪地绞痛起来,无法忍耐屋里气氛,我跑出门。

    赵直也跟上了。

    “为什么……觉得很憋闷。丞相这是在……?”

    “你也许尚未注意到这不是成都而是汉中。这是街亭之战后不久。诸葛孔明比谁都了解自己的才能,也了解国人的信赖。熟知史事的他恰恰知道,世事往往坏在过于自信、不知节制的聪明人手里。他有实质上无限的权力,这种权力不要说滥用,就是误用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夜里,赵直的声音冰冷,“街亭之败于他来说是个严重的教训,它所造成的对‘诸葛亮’个人的伤害,依我之见,远远强过战役失利本身。那也是他失眠发作最频繁的时段。每晚都难以入睡,而一旦从梦里惊醒,他便像你看到的那样……强迫自己检查白天批阅过的案卷,惟恐发生丝毫纰漏,哪怕他明知道用不到这么一遍遍地看、看、看……他是,怕啊。能想象吗?诸葛孔明也会害怕到这种程度。害怕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实际上也是在怕自己的聪明,怕被聪明蒙蔽草率地踏入误区,尽管……他这个人啊,怎么说都与‘草率’搭不上边。陈寿,一个国家最高权力者,用近乎于哀求的口气专门下令国人多多为自己提意见,这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你能够体会吗?”他冰冷的声音开始发颤。

    我久久震惊。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此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

    (“参署之设立,是为了集思广益、有补于国。倘若为了躲避细微的嫌隙,不愿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无疑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提出不同意见,反复商议而找到最恰当的策略,这就好像抛弃破草鞋、收获金镶玉。遗憾的是人心隔阂,只有徐元直坦率真诚、从无忌讳;董幼宰在府里参谋了七年政事,见到有事办得不妥当,便屡屡提出意见与我磋商,使我受益匪浅。要是大家能做到元直的十分之一,能像幼宰那么勤恳、真诚,为国家效忠尽职,则我诸葛亮的过失,亦可以大大减少了。”)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

    (“昔日我与崔州平交好,多次从他那听闻我的得失;后来又结交了徐元直,他也每每启发、教诲我;从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后与胡伟度(济)共事,他也时常谏止我不当的举措。虽然我天性鄙陋,不能全数采纳他人的意见,可我始终与这四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也足以证明直言进谏用不着有所顾虑。”)

    之前读丞相这两篇《与群下教》,我都没在意:其实是想都没想过字里行间流溢的“求恳”意味,直到赵直这一说,才豁然触及光明后的冷寂,我忽然想到赵直说过的,丞相心里盘旋着……黑压压的乌鸦。多么使人悲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简介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目录 > 第六话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坚定不移,股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