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马步芳与“三爱堂”
,只好照他老子的主意办。
这样,马步芳所苦心策划的平凉会战计划,就因为马鸿逵撤走了他的部队而化成泡影。彭德怀所希望的在平凉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回合的较量,也因此而未能成为现实。
本来,青、宁“二马”联合起来,利用平凉一带的易守难攻的地形,是可以和解放军大战一场,以表他们对党国的一片忠心的。
但是,马步芳和马鸿逵他们,总是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偏偏不联合,偏偏要相互拆台,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彻底的失败了。
在西北战场,马鸿逵是第二次搞“釜底抽薪”,破坏“二马”联合作战的计划了。可是,不仅马步芳拿他没办法,就是蒋介石也只好忍气吞声,装聋作哑。因为蒋介石还指望他们和共产党作最后的决战呢!
马鸿逵和马步芳在反共、反人民本质虽然是一致的,但表现形式和在内战后期的实际表现也有一些差别。因此,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设想,在歼灭“青马”的主力后,对马鸿逵的问题要在军事打击下尽量争取用政治的方式加以解决。其实,中国共产党对马鸿逵的争取、教育和挽救工作很早就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对他的统战工作就做了许多。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25日,中共三边地委就根据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和贺龙、习仲勋首长的指示,又选派了曾在马部工作过、家乡是甘肃广河县的回族干部马绍常秘密赴宁夏,直接同马鸿逵进行谈判,向马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新中国和决不打内战的主张,以求互相谅解,互不侵犯。不久,三边地委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宁夏工作的指示精神,确定了对马鸿逵“争取、团结”的基本方针。此后,一直到1949年6月以前,马绍常曾3次到银川做马鸿逵的工作,敦促他认清形势,走和平起义、弃暗投明的道路。
淮海战役接近结束时,西北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杨子恒,也从香港给马鸿逵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举行和平起义。此后,傅作义、邓宝珊将军,也做了他的工作。傅作义将军起义后,曾3次给马鸿逵发电,敦促他表明态度,邓宝珊将军还专程到银川,当面劝他为人民立功。
西安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甄华,又请马鸿逵派驻西安办事处少将交通处长孟宝山,以公开身份返回银川,继续做马鸿逵的争取工作。孟宝山8月14日到达银川,马鸿逵从广州参加“西北联防军事会议”返回后,于21日在他号称“将军第”的大公馆密室里约见了孟宝山。孟当面向与马有深交的民主人士赵丕廉劝马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率部起义。孟宝山在银川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与马氏父子和宁夏的高级军政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兰州解放前夕,原在西北军与马鸿逵共过事的韩练成将军也曾派人持函劝他父子接受和平。并给他指明一条出路,“交出军权,保持政权”。兰州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的10万大军在向宁夏进军的同时,彭德怀还请82岁高龄、德高望重的回族老前辈郭南浦老先生,率不久前起义的正宁县长马守礼等回族知名人士,组成“劝降团”到银川,给“马家军”晓以大义。
和平使者在通往银川的大道上络绎不绝,共产党捐弃前嫌,对马家父子作了细致的教育和耐心的等待,诚心诚意地希望他们能翻然悔悟,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悬崖勒马,重新做人。但是,出于他反动阶级本性,他又总是矛盾重重,举棋不定,最后还是一逃了之,漂泊异域,客死他乡。
不过,马鸿逵在战与和,打与降的问题上,也确实有过动摇。他和马步芳的矛盾,他的几次“釜底抽薪”,也为我军打击“青马”,歼灭“青马”的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青、宁“二马“在平凉的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