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野战军制定作战方案,集结丹阳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冒着大雨,奋勇追击,29日又在苏皖边境的溧阳、郎溪、广德地区歼灭了从南京、镇江、芜湖等地溃逃的国民党军队5个军8万余人,并乘胜于5月3日占领杭州,对退踞上海的汤恩伯集团形成战略合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是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底稿渡江后不久,中央对上海战役应该怎么打作出了部署。4月27日,中央军委就指示总前委和粟裕、张震:“国民党在沪军队有迅速撤走可能”,第三野战军部队不要过于迫近上海,以免吓跑敌人。5月8日,中央军委又指示,在攻取上海的战斗中,“将敌一切逃路封闭是很必要的”。但是,中央军委还指示,上海战役的发起,特别是对市区的总攻,要根据接管准备工作的进程来确定。接管准备工作就绪后,才能发起总攻,以便“能够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这是中央军委关于保全好、接管好上海的一个重要决策。
中央军委对于美国政府在上海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作了充分估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据军委部署,在第三野战军攻击上海期间,第二野战军集结浙赣线,作为战略预备队,准备协同第三野战军全力对付美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对进攻上海的部队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涉外政策,以免造成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借口。中央军委还认为,消灭国民党上海守军越迅速,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越小。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即将发动的上海战役应该既要歼灭防守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又要保全上海市区,免遭炮火破坏,以利日后建设。主持第三野战军前委工作、直接指挥上海战役的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依据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关于夺取上海的指示精神,结合敌情,考虑了几套攻占上海的方案。最后决定从上海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封锁国民党军队的退路,诱歼其主力于市郊。这一方案既可不使国民党从上海运走更多的物资,又有利于保全市区的完整。但是考虑到汤恩伯为了确保其海上退路,势必集中兵力在吴淞口两侧拚命顽抗。这将是一场硬仗、恶仗,部队要付出较大代价。5月7日,粟裕、张震向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报告了这一方案。次日,中央军委就复电批准。
据此,第三野战军前委决定以第9、10两兵团各指挥4个军,由太湖南北走廊出发,从浦东和浦西两翼迂回,以吴淞、高桥为目标,钳击吴淞口,切断敌军海上逃路,迫使上海守军投降,争取和平解决上海问题;或吸引守军于江湾、大场市郊地区,聚而歼之。第三野战军于5月10日下达《淞沪战役作战命令》,其具体部署是: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指挥第26军、28军、29军、33军,配属特种兵纵队炮兵第5、6团和一个工兵营。首先以主力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阻截国民党军队的舰船运输。其余部队分割歼灭昆山、安亭、太仓、嘉定地区之敌,待命由上海西北地区协同第9兵团会攻上海。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指挥第20军、27军、30军、31军,配属特种兵纵队炮兵第4团,首先以一部攻占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汇、川沙沿线阵地,切断敌军由上海向东南逃窜的退路。其余主力相机控制青浦、松江以西地区,尔后待命由东、南、西三面协同第10兵团会攻上海。
两支箭头直指上海。
南浔。第9兵团兵团部所在地。
为了做好进占上海的准备,5月9日,司令员宋时轮和政治委员郭化若召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总前委和第三野战军前委的指示。
宋时轮,原名宋际尧,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