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梦未醒北平和谈一波三折
军政长官,集中力量确保江南,勿再延误为盼。
郑介民也无良策,对傅作义仍是老调重弹。就在郑介民向傅作义鼓惑时,传来了解放军向困守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总攻的消息。傅作义对郑介民说:“大势已去,南撤也是绝路,死路一条。”
同一天,他派出了自己的和谈代表周北峰、张东荪。
周北峰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任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是傅作义的同乡。从1937年起便作为傅作义的代表与中共打交道。傅作义与中共的接触,几乎都是由周北峰经办的。张东荪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副主席,燕京大学教授。他本是受民盟委派,来北平劝说傅作义与中共罢兵言和,巧的是,傅作义正好想请第三方面的党派或知名人士出面斡旋。这样张东荪便被委托与周北峰一起出城与中共谈判。
1月7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聂荣臻,再次明确了谈判的基本方针:“只要傅能让我们和平接收平津,允许傅部编为一个军,他本人可赦免战犯罪,保存私人财产,住在北平或出外边由他自定。他的部属的生命家财不予侵犯。除此以外,不能再允许给他什么东西,亦不能称为起义。”
电报指示:估计傅作义讨价还价还会拖一段时期,最后应准备武力解决,只要攻入城内占领一部,即可按照我们的方式和平解决。同时强调,在谈判末尾,应准备对周北峰严正表明下列各点:傅作义反共甚久,杀人甚多,华北人民对傅极为不满,除非他能和平让出平津,则我们无法说服人民赦免他的战犯罪;傅作义不能取骑墙态度,只能站在人民解放军一方面,其军队编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不能有其他名义;除傅系部队外,其他军队一律缴械,这些军队的军官及家属可照对待郑洞国部的办法办理;傅作义必须迅速决断,否则解放军即将举行攻击。
8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等在北平郊外的八里桥同周、张二人进行了谈判。周北峰首先代表傅作义向解放军表达了四点意见:
1.北平、天津、塘沽、绥远一齐解决;
2.平、津等地要有其他报纸,即不只是中共一家报纸;
3.政府中要有进步人士参加;
4.军队不用投降或在城内缴械方式,采取出城分驻地用整编等方式解决。
当天,林彪、聂荣臻即将傅作义提出的四点意见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第二天,毛泽东复电指示:
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
平、津、塘、绥均应解决,但塘、绥人民困难尚小,平、津人民困难甚大。两军对峙,军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困难,故应迅速解决平、津问题;
不使平、津地区免遭损失,人民解放军可以按照傅作又提出的条件,傅作义的军队调出平津城外,遵照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开到指定地点,根据人民解放军的编制整编成人民解放军;
双方代表在三日内规定具体的办法,平、津两城守军应在1月12日13时出城接受改编;
释放所有被俘傅系军队的官兵,一律不作战俘看待。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会谈形成一份纪要,交周北峰回城复命,并限定1月14日24时为最后答复期。
周北峰刚一回城,傅作义便急忙召见他。当他看完这份纪要时,仰天长叹一声,陷入沉默。他手下还有几十万人,还是有资本进行平等谈判的,怎么能一枪不放就束手就擒呢?
沉思很久,傅作义终于说话了:“你可以电告林、罗、聂,你们谈的内容和会谈纪要我已研究过了,还有些不清楚的地方,限定14日答复时间太仓促,不日你将同邓宝珊再去。”
本来让部队出城接受改编是傅作义自己提出的建议,解放军已同意了,他却又说时间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