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5章 文韬武略,毛泽东一语定乾坤
时期,战争主动权逐渐为我执掌。在这方水土上,将士们越战越勇,杀气冲天,猖狂一时的蒋军渐渐处于守势,打大歼灭战的前提条件具备了,成熟了。胜利女神正从遥远的、混沌未开的天涯海角静悄悄走来。在千军万马惊天动地的厮杀声中,在此起彼伏的刀枪剑戟的碰撞声中,粟裕,这位年仅41岁的战役指挥员,竟一次又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若隐若现的福音,他开始思考一个比渡江南下更为庞大的战略构想。

    在当时各大战略区主帅行列里,粟裕是一员最为年轻的大将。当毛泽东把刀劈江南的千钧重担放在他肩头时,他意识到领袖这一决策不仅对中原和华东,而且对整个中国都会有重大影响。为此,他率华野一、四、六三个纵队北渡黄河,于3月16日全部到达河南濮阳。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厉兵秣马,一方面振出小分队先期奔赴长江,积极做渡江的准备。在这同时,他集中精力,反复权衡一个问题:分兵渡扛作战好,还是集中大战中原好。

    3月的濮阳,春寒料蛸,一场接一场的大雪纷纷扬扬.不肯停歇。粟裕在漫天雪花中走来走去,并不觉得寒冷。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对比与思考、运筹与谋算,粟裕胸中蕴育了新的谋略。

    他认为,纵观天下大势,要彻底击溃蒋介石,中原和华东我军势必还要同国民党重兵集团进行几次较大规模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把敌主力斩杀在长江以北。中原大地广阔无垠,敌军霸占三条铁路线和一些大中城市,这些点线都是他的命根子。分兵防守,包袱甚重。所以,中原敌军虽众,机动兵力却相对较少,如我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积极行动,必能调动各路蒋军,创造战机。而中原黄淮地区正层层生长着打大歼灭战的有利条件,上述仅是其中之一。其二,中原黄淮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一旦燃起战火,固然便于敌人支援,却也利于我大军广泛机动。到时候,如果能发动游击部队适时破坏公路和铁路,那么,国民党军的重装备机动就大打折扣,甚至会一筹莫展,成为负担。我军则可以乘机发挥能跑能走的长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实现战役上的速战速决。其三,该战场虽属外线,但与北部和解放区紧紧相连,路路相通,尤其背靠山东和晋冀鲁豫这两大坚固后方,人力物力雄厚,民心士气高涨,一旦需要,随时可得有力援助,便是外线作战中最令指挥员担忧的伤病员问题,也可迎刃而解。第四,经过三路大军艰苦争斗,新解放区党的工作和政权工作已有初步基础,中原民众与解放军的关系日渐密切。这一带阳光雨露,正在滋长着一种新鲜的力量,这力量对即将展开的大战,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我军大战中原的有利条件,如运用得当,则中原黄淮地区的山山水水,很可能成为蒋军主力的墓地。

    至于我军三个纵队杀奔江南,这无疑会给敌人以相当的震惊和牵制,甚至会令蒋介石夜不成眠。但是,粟裕发现,这一行动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三个纵队,加上为建立政权而准备的地方干部,硬是十万人马下江南,纵横万里,敌军必然重重围堵,而我军无根无底,连续作战,兵粮弹、伤病残,来源、去向,都将受到极大困扰。沿途转战,又不能不留下一股又一股小部队,以收拢伤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军不仅无力攻击各大战略要地,即便是捕捉住战机,有时也不敢下决心喊一声打。唯此一点,粟裕的体会深刻独到,刻骨铭心,为他人所不及。因为14年前,他曾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与寻淮洲共率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向敌统治区挺进,孤军奋战,边打边走,血溅二千五百多里。杀到皖南时节,减员二分之一。就是这次悲壮的远征,在粟裕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一道伤痕,每每想起,便觉痛心。他想,这次挺进江南,虽然形势与以往大不相同,但要转战数省,路程比抗日先遣队尚远一倍,单说减员,至少过半,剩余部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开封: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开封: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5章 文韬武略,毛泽东一语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