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5章 文韬武略,毛泽东一语定乾坤
,兵再精,将再猛,也难对南京构成大的威胁。其次,三个纵队深入国民党大后方,可能调动扛北敌军回防,但估计动不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上的四大主力。那四大主力又称四大旗杆,是国民党军精锐之精锐,他们分别是整编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前两个,是蒋介石亲信统辖的嫡系主力,美式半机械化装备,专在中原为蒋介石看家护院,把门望风。不到万一,蒋介石不会将其放回江南去追打区区数万人马;后两军,是清一色的广西子弟兵,由李宗仁、白崇禧一手带大,忠贞不贰,显属桂系私有财产。从政治上考虑,蒋介石绝不会让它离开中原,“放虎归山”。上述四大旗杆一日不离中原战场,我军便达不到预定目标,一切动作便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这三个纵队都出自于新四军,数年间,他们从苏中打到山东,又从山东打进中原:将士们南征北战,背井离乡,各级党组织都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如渡江南进,思想转弯势必需要一个过程。鉴于上述不利因素,粟裕估计,三个纵队南下,难以实现预定战略意图。

    列宁说过,战争是一种形式繁多、差别万千、错综复杂的事物。军事科学能不能成为精确的科学,或者模糊科学,这在每个人那里都有不同答案。粟裕认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数学上的竞赛。为此,他算了一笔细账,专从战略角度来看兵团运用。他想,中原大战,必须组成强大野战兵团,每一阵,都须在两至三个以上方向用兵,有主力突击,又有阻援和牵制。在中原地区,刘邓有四个主力纵队,华野有六个主力绷队,加之两广纵队及地方武装,旌旗猎猎,虎啸龙吟,完全有力量与敌一决雌雄。如果三个纵队过江,而又调不走四大旗杆,那么,敌军不变,我军兵力相对分散,势必很难在短期内打掉敌之优势,尽快夺占中州大地。再则,三个纵队转战万里,预计减员5万人,如果大战中,以同样代价,则可一举打掉敌三至五个整编师。两相比较,一、四、六纵还是留驻中原,与大军一道打大仗,更为有利。

    一个月过去了,粟裕的脚步声终于停了下来。他自信已经抓住了那种感觉,那感觉由朦胧而清晰,激动人心,引人入胜。要不要向最高统帅部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会不会有局限性?这局限性是否干扰领袖的决心?粟裕为此激情难抑,却又顾虑重重。但一个战役指挥员承上启下的责任感督促着他,使他最终下定决心,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比和思考,和盘托出。

    在濮阳休整期间,他先向陈毅作了汇报。这时已是4月时节,陈毅刚从中央归来。他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向粟裕、张震、叶飞、金明等传达了军委关于跃进江南的战略意图。陈毅将军气度恢宏,谈笑风生,他说,军委意图就是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

    面对着热情洋溢的老军长,粟裕直言不讳,坦陈了自己的想法。自南昌起义以来,粟裕几度在陈毅麾下征战,尤其在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这段岁月里,他们生死与共,相知甚深。陈毅熟知这位副帅胆识超群,智勇过人,堪称一代将星。可尽管如此,他听了粟裕变跃进江南为留战中原的想法,也大感意外。当时,他一度思忖,还难以接受粟裕的独特见解。他是善于从大局着眼的一方主帅,他认定若采纳粟案,就必定改变中央跃进江南的战略决策,也就势必牵动全军乃至全国大局,这不是一个战役领导人所能决定的事情,也不是他陈毅所能拍板定案的事情。他深知,他还肩负着传达中央南进意图的政治任务呢!此时此地,这位素以果断豪爽而著称天下的陈老总,也禁不住望着粟裕,含笑不语。但是,陈老总毕竟是陈老总,他在瞻顾中央权威的同时,也充分估量到粟案的价值与意义——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决胜中原,乃至夺占全国的预案啊!为此,他鼓励粟裕,直接向毛泽东主席报告自己的意见,正确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开封: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开封: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5章 文韬武略,毛泽东一语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