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打石门,战士勇争先锋连
各部队大力开展了土工作业。由地下挖坑道,准备利用爆破土填塞内市沟;由地上挖掘各式壕沟和掩体,以先前后后、先点后面、由线及面的作业方法迅速向内市沟前沿接近。
三纵八旅二十三团在土工作业上是有传统的。冀中平原举世闻名的战争奇观地道战就是他们的创举。最初是一些群众对付敌人抢粮,在院子里挖个洞藏起粮食。以后发展为藏人。再以后就洞洞连通,村村连通,成为地道战了。这样的地道,是一座地下战场。一般高1~1.5米,宽1米左右,每隔一段就有—个大休息室,室顶用木料支撑,还有能透进阳光的气孔。
在大地下室周围,还有很多小洞,可以住人。大者能容百人之多,有开水、干粮、被褥、灯火,住上几天不成问题。还有厕所仓库之类。除了成功地保存自己以外,地道最大的作用是更好地打击敌人。常常让敌人只闻枪响,却找不到射击的目标。当时,杨成武司令员考察过各种地道,深入探讨了地道如何对付敌人的水火烟毒的进攻及生活问题,专门组织编写了一本近三万字的《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的小册子,作为秘密文件下发。
这支有着地道战光荣传统的部队抢到了主攻石家庄的任务。
在突破敌人外市沟防线后,由冀晋、冀中兵团的一部分对内外市沟残存的敌人据点进行监视,主力继续向内市沟发展进攻。大部队和民工开始改造进入内市沟的地形。仅仅一夜,从外市沟到内市沟长约2000米的进攻出发战壕就完成了,内部装药也大部完成。
11月9日夜里,整个野八旅1万多人,在“人到哪里,工事就到哪里”的口号下,顶风冒雨,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先挖卧射,再挖跪射,直到立射掩体。最后再把掩体和地堡横向连通,筑成堑壕。
战士们从掩体中跃起向市沟内冲击为保证战役的胜利,晋察冀边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热情地投入了战前准备工作,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有组织地前来参战的民兵就有1万多人,民工8200多人,动员担架万余副,大车4000余辆,牲口1万余头,为部队运送炮弹8万余发,各种枪弹150万发,炸药3万公斤,攻坚材料10多万公斤,主副食品12万余公斤。此外还开展了各种慰问活动,鼓励部队杀敌立功。
三纵九旅二十六团一营三连班长贾贵福打石家庄印象最深的就是挖沟。推广了一种新的挖沟方法,跟以往不一样。从来没见过那样挖沟的,一个兵和一个兵距离好远,绳一样散开,每人分一段。先躺着挖,挖下去再跪着,最后站着挖,随后再把一些掩体加上顶筑成地堡,活动始终在地平线下。当时还给这种作业起了一个新名词,叫“端末作业”。战士都知道为什么挖沟,我们的火力不行,只有用土办法,挖到你跟前再说。
外市沟就是这样接近敌人的,每个团都有两三条战壕,不仅人,就是马也转入了地下,所以几乎没什么伤亡。打内市沟也如此办理。
在参加挖战壕的队伍中,民工比部队人多。
这真是一场大规模的土工作业。11月9日夜,细雨连绵,第一梯队运动到敌前沿,在距离内市沟60米处开始土工作业。第二梯队构筑纵向的交通壕,敌火射程外的交通壕则由民兵和民工构筑。
整整挖了一夜。
内市沟是敌人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敌人主要的防线,沟内有尖竹桩,沟外有挂雷鹿砦和铁丝网,还有比外市沟更稠密的碉堡和各种障碍。由这一切组成了更强固的阵地。敌人一夜醒来,面前的开阔地成了弯弯曲曲的战壕。
第二天天一亮,敌人一看,吓坏了。
一夜之间,一马平川的开阔地上,有了密如蛛网的交通壕。
战后当了俘虏的敌九十四团团长说,头一天黄昏,阵地前还是一片开阔地,我们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