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小资料(1)
发表时,仍沿用了“马铁丁”的笔名。陆续出版诗集《白雪与山谷》、《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正直坦诚的抒写是他的政治抒情诗的特点,他自觉投入革命斗争,自觉充当时代的歌手,但有一些探索性作品如《白雪的赞歌》、《望星空》等因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思考而一再受到批判,当时的时代标准不能接受这样非教条非完美的倾向。这阻碍了郭小川的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他的创造个性,使他以后的作品中的战士气质更浓,“文革”后期写过《团泊洼的秋天》等诗,传诵一时。[[海子(男)(1964-1989)]]
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 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 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另外近年出版了《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97年初版)。他的的作品后来影响甚至感召一代青年学子并越来越引起各界重视相对比,但生前诗人的作品几乎没有公开结集出版。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的节奏和字句的锻炼。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的生命态度。[[韩少功(男)(1953-)]]
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4)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贺敬之(男)(1924-)]]
山东峄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都过小学与乡村师范。抗战爆发,他随校流亡,1940年赴延安,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院。诗作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上,以反映农村被压迫的贫苦农民为主。1949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抗战胜利后,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创作秧歌剧《秦洛正》、诗集《笑》。建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