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院子里只剩一点青菜,把那青菜摘来,一边流泪一边吃。还有一首“马上乐”,“企喻歌”。这首头几句是述说勇壮的战争情形,可是后几句是很悲惨的。比方: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男人是可怜的,一出家从军就有死的危险,他的尸首横躺在狭谷里,白骨也没有人来收埋。六朝时代鲍照作了一个歌,叫:《行路难》,一共十八首,其十六首有一段: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归。”
年轻的时代去从军,可是一辈子回不来家的意思。还有陈琳作的一首诗,叫《饮马长城窟行》。这陈琳是很有名的一个文人,魏武帝曹操读他的文章治好了头痛!那歌里有: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就是说,生下一个男孩子最好不要养活,生下一个女孩子却要给她肉吃。因为男人必要去当兵,战死在长城下。中国的万里长城我想诸位都知道的。是一个很艰巨的工程,有个西洋的天文学者说:“从月亮里看见地球,可能看到的,只有一条万里长城。”可是中国诗人说到长城,并不都是赞美!
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中国最有名的故事。
底下我要说几个文人在军队里作的诗。举个例子说,李益作了一言《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北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天山里下着雪,很冷的北风吹来了,在那时候听见有人用横笛吹“行路难”的曲。三十万的兵士,在沙漠上都回首怅望他们的故乡。横笛是横着吹的,不像萧竖着吹的——在这歌里,一点也没提到自己军队所立的功,而反倒描写兵士想家的情绪。最有意思的是《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一篇。它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是战胜的时候,受敌国投降的地方。实在应该是一个愉快骄傲的地方。但诗人感想并不如此!回乐峰前的砂子像雪一般的白,受降城外,月亮霜一般的皎洁,在那时候不知何处传来笛子的声音,军人就都想望起故乡来。在战场上的军人都想家,这是哪一国都一样的。所不同的,有的肯说出来,有的不肯说出而已。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多半为了羞耻,不肯述说,但是中国人是很坦白天真的述说人情。又如李华的《吊古战场文》,他说:
“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quot;緺,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加闷妗F姹幸煊谌室澹醯烙乩*这是很长的一篇文章,头几句描写古战场的风景,述说各种的悲惨的光景与情绪。中间这一段是最要紧的。秦汉以后,侵略四方的国,因此国内财政紊乱,人民也减少,这样情形,哪个时期都有的……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是“奇袭”的奇,这奇是与仁义不同的。
最后一段: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时邪命邪?
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汉国攻击匈奴,虽然占领了阴山,可是尸首堆在战场上面,祸害比功绩多得多。——苍苍是头发黑的意思——人民没有一个没有父母,父母生了孩子都抚抱着,怕他不能长大。
哪一个人没有如同手足的兄弟,哪一个人没有像朋友的夫妇?
活着的人,国家对他有何恩惠?死了的人,又何尝是他们自己的过失?最后一句说:时邪命邪,从古以来都是如此的。那么怎样来补救呢?除了坚守边境,互不侵犯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唐朝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