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驾崩:终结与开始
刘肃才会在他编撰的《大唐新语》中,把这个故事归入了《谀佞篇》。
根据常识,一个人越是对另一个人大献殷勤、猛拍马屁,越是表明这个人心里有企图。
而且,很可能还是不可告人的企图。
武后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吗?
据刘肃记载,高宗的病情之所以极度恶化,就是因为武后“幸灾逞己志,潜遏绝医术,不欲其愈”,武后希望高宗的病情加重,以便早日实现她的个人意志,所以暗中阻止良医诊治,不希望高宗病愈。而司马光在中也作了类似的表述:“(武后)不欲上(高宗)疾愈。”
尽管大秦医生秦鸣鹤的医术确实高超,可令人遗憾的是,短暂的复明对此刻的高宗来讲只能是一次回光返照。
十一月末,高宗下诏命太子监国,数日后返回东都。
十二月初四,高宗李治在病势垂危的情况下,宣布改元弘道、大赦天下。
本来高宗还想登上则天门楼亲自宣布赦令,可是严重的气喘已经让他无法骑马,只好召集百姓代表在殿前听宣。大赦典礼结束后,躺在病榻上的李治轻声问侍臣:“百姓们都高兴吗?”
侍臣答:“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李治苍白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笑容,可最后凝结在他嘴角的竟然是一丝凄怆。他微微地叹了口气,说:“苍生虽喜,吾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旧唐书·高宗本纪》)
这是史书记载的高宗李治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心愿。
然而,他已经回不去了。
弥留之际的李治只能在美丽而忧伤的回忆中静静地遥望自己的故乡长安。当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烟云和人世沧桑从他的眼前倏忽飘过,李治无力地伸出了手,想抓住什么,然而他终究什么也没有抓住。
最后他无力地垂下了手。
同时垂下的,还有他噙满思乡之泪的疲惫的眼帘。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初四深夜,唐高宗李治崩于东都洛阳的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
高宗留下遗命,由宰相裴炎辅佐朝政,同时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史称《大帝遗诏》。
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大诏令集》卷一一)
一个时代就这样终结了。
在这个时代里,唐高宗秉承贞观时代之余烈,将帝国的文治和武功都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并且将大唐的疆域拓展得比太宗时代都更加广袤而辽远。然而也是在这个时代里,帝国的命运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外交和军事频频受挫,内忧和外患纷至沓来,李唐的江山社稷也面临着从内部被颠覆的危险。
随着高宗时代的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时的大唐臣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终将令天地变色、令历史改辙的时代。
这个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女皇。
她的名字就叫武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