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理赋税朝廷括户 识虚实张说检兵
有些道理,然并非全部。二位大人,下官穷究其因,发现自则天皇后的天册、神功年间开始,北狄西戎作乱,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且水旱频仍,民众逃亡日甚。此弊流转至今,渐有愈演愈烈之势。”
源乾曜说话至此,宋璟和张嘉贞顿时了然。租庸调法的核心是以丁计算赋税,若丁男逃离土地,则其所有田亩抛荒,朝廷无从征收,随着逃户愈来愈多,朝廷的赋税则愈来愈少。
宋璟颔首道:“是了,宇文融在奏章中建言,要求在全国行括户之举,看来大有深意。那些贵宦豪强之家私揽土地,再召逃户为其种地,如此皆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可谓损了朝廷,肥了个人。”宋璟边说边想道,若行括户之举,首先触及的定是这些豪门的利益。
所谓括户,即是重新检索户口,按照均田法重新分配土地,如此可将流民重新固定在土地之上,国家可以按例收取。
张嘉贞叹道:“唉,括户谈何容易?那些豪强之门固然不愿,就是那些流民托庇于这些豪门之下,许是其缴纳的租金要比朝廷赋税为少哩。”
源乾曜拱手说道:“二位大人说得不错。若行括户之举,需要圣上首肯,二位大人更要事必躬亲,则户部以下可以推行此事。”
宋璟起身道:“源尚书说出了括户的总纲。事不宜迟,须立刻禀报圣上。走,我们这就进宫。”
三人入宫见了李隆基,宋璟为主禀报了括户之举的详细,李隆基间或问了一些细节,立刻明白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和紧迫态势,当即答道:“好呀,此事就以户部为主推行天下,这个宇文融很好,可暂归源卿节制参与括户事务之中。宋卿,另以御史台为主派出巡察使,以督察天下。”
李隆基的寥寥数语,已勾勒出所发诏书的大致内容。三人躬身领旨,李隆基令宋璟留下,另有话说。
李隆基问道:“宋卿,营州的奏报已来数日了,其所奏为实吗?”张守珪刚刚奏报,说自己已经将治所移到最初丢失的地方,李隆基让宋璟核实。
“臣让兵部核实过,张守珪所奏并非虚妄。他这些年确实步步为营,逐步将营州治所向东北前挪,现在果然以营州为治所了。”
“嗯,看来郭虔权的眼光不差,其所荐之人果然成为我大唐的一员猛将。当初让张守珪主持东北军事时,朕与姚公心中其实颇为忐忑,现在水落石出,方显此人能耐。宋卿,朕欲重用此人!”
宋璟道:“张守珪年纪轻轻,已为营州副大都督,实际主持营州事务,实为天下最年轻的都督。陛下欲如何重用他呢?”
“嗯,朕将你留下,正为商议此事。朕想过了,或者升任张守珪为营州大都督,或者授其为兵部侍郎。”
宋璟摇头道:“臣以为不可。”
李隆基近期以来屡被宋璟拒绝,早已有些厌烦,现再被拒绝,心中就有些不满,说道:“张守珪现以副大都督之身主持营州军事,其实有都督之实。现又立此大功,朕扶其正,难道也不可以吗?宋卿,凡事须顺势而成,岂能泥古不化?”
宋璟道:“臣以为不可,实为事出有因。陛下,郭虔权近年来在西北颇有大功,其镇守轮台,北抵突厥,南镇吐蕃,使大唐西域之路畅通无阻。陛下因其功再授其为冠军大将军,封为潞国公,可谓恩重殊遇。然郭虔权前些日子上书朝廷,要求授其八名家奴为游击将军。此事臣已处置,并未奏报陛下。”
“哦?还有此事?他竟然一下子求授八人?有些多了。若择一二授之,还是可以的。”
“游击将军为五品官员,例归陛下量才授任。然此八人不过为郭虔权家奴,未有尺功于国,完全是郭虔权恃功营私之行,郭虔权为将多年,岂不明白朝廷选将制度?臣当时以为若从了郭虔权之请,就是坏了朝廷纲纪,故当即驳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