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 剪除异己
命的五位相臣:王安石、曾公亮、唐介、富弼、赵抃,时人戏称五人为“生老病死苦”。“生”指王安石,生机勃勃地筹措变法;“老”指曾公亮,年近古稀;“病”指富弼,反对变法而称病不出;“死”指唐介,变法刚开始就被气死了;“苦”指赵抃,心里很不赞成变法,但又无力阻止,成天叫苦不迭。

    虽是诙谐之词,却也说得贴切。

    3、王韶献《平戎三策》

    王安石正在排除异己,大力推行新法,忽然,西部边陲传来警报。

    夏主秉常率兵大举入宋,环庆路烽烟遍地,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往汴梁,直达中书省,摆上了皇上的御案。

    王安石请求到边塞督战。

    韩绛上奏说,朝廷离不开王安石,不能让他丢下朝廷的事务到边陲去打仗。请求由他到西陲督战。

    西夏入侵,两位重臣抢着前去御敌,赵顼当然高兴。他也觉得离不开王安石,便命韩绛为陕西宣抚使,还给了他几份盖了印的空白任命书,让他自己任命手下的官吏。赵顼这也算是用人不疑,对韩绛格外地信任了。

    赵顼继位之初,西夏王谅祚就曾侵扰宋的边境。后来谅祚病死,他的儿子秉常继位,赵顼仍然册封秉常为夏国王,两国才算相安无事。

    这次宋、夏两国发生的军事冲突,缘于一个名叫王韶的人。

    王韶是建昌军司理,曾到陕西了解边境的情况,回京后写了一篇名为《平戎三策》的调查报告,这篇《平戎三策》对赵顼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在《平戎三策》中提出一个大胆的主张——建议朝廷先收复河湟,使西夏腹背受敌,再控制吐蕃与羌族各部;然后再攻打西夏。这样,就可一举收复西夏。

    王韶认为,自武威(甘肃武威)以南,至洮、河、兰、鄯(青海乐都)等州,都是汉族政权原有的统治区,那里有大片可耕的土地,大批可供役使的百姓。然而,这些地区都被羌族部落瓜分,四分五裂。他建议朝廷采取行动,收复被羌族部落瓜分的土地,西夏李氏也就在宋的掌控之中。

    他还建议恩结羌族,命他们团结族党,为我所用。因为羌族是角厮罗的子孙,在太宗朝曾协助宋攻打李秉常的祖上李继先,西夏人最怕这一族,将他们收为己用,我得强援,夏失劲旅,这就是平戎的上策。

    赵顼很重视王韶的《平戎三策》,立即征求王安石的同意。

    王安石看了《平戎三策》之后,立即投了赞成票。

    赵顼命王韶为当地经略,又封角厮罗的儿子董毡为太保,承袭保顺军节度使。

    王韶到了秦州,请求修筑泾、渭上下两城,屯兵以抚纳洮河诸部落。

    秦凤经略使李师中反对王韶的建议。王安石便以阻挠王韶经略边境之罪,削夺了李师中的兵权。

    王韶又上书,请求设置市易司进行边境贸易,盈利作为垦荒的经费。

    王安石正要推行市易法,哪有不从之理?即请旨:命李师中拨付资金作为买办货物的本金,并命王韶管理市易之事。

    李师中再次上书,说这样搞下去,一定是得不偿失,并说王韶所说的良田实际上是士兵们训练场地,沙石地,根本就不能垦殖。他说在古渭设市易司,实在是扰民之举,秦州的百姓从此恐怕就不得安宁了。

    王安石见李师中两次持异议,心下大怒,便参了李师中一本,说他故意阻挠变法。

    变法在当时是头等大事,谁阻挠变法,谁就得倒霉。李师中也不例外,一纸调令马上就到了,罢李师中秦凤经略使职权,降职到舒州去做了个知州。

    李师中免职后,窦舜卿出知秦州,赵顼命他与宦官李若愚查勘荒田。

    窦舜卿、李若愚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才是宋史·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目录 > 五 剪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