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生产力革命创造世界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工作,整日奔波于世界各地,写出了富有语言魅力的全球畅销书,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世界是扁平的,各地的人们可能利用的全球的机会也越来越一致。而企业与国家也是如此,可以比原来更容易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体现价值,而不再局限于原来那个支离破碎的世界格局。”他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形象生动的阶段。

    “全球化1.0”阶段主要是国家间的融合,这一阶段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劳动力是这一阶段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力。在全球化1.0年代,世界从地理上的大尺寸缩到中等尺寸。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是由个别国家所带领的,如西班牙去美洲新大陆,葡萄牙去东亚,英国去印度和北美。国家进行全球化的动因是为了掠夺自然资源。

    “全球化2.0”阶段是公司之间的融合,时间是从1800年到2000年,各种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一时代的全球化把世界从中型压缩到小型。这段时间的全球化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开始,从事制造业的跨国企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产业链条。后来,随着通信成本的迅速下降和可靠性的大幅提高,服务对象从不能远距离交换的商品变为可远距离交换的商品,创新型的服务贸易异军突起。一些跨国企业,开始把商业服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进行服务外包,由此大大降低了成本。

    “全球化3.0”阶段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不同,信息服务突如其来,生产出与工业经济完全不同形式的附加值,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弗里德曼认为,信息革命在过去30年不断地深化,资本、技术和人才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能实现全球性流动和配置。软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在这个全球化3.0时代,世界从小型缩成微型,同时夷平了全球的经济舞台。弗里德曼预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并不是国家全球化,也不是公司全球化,而是个人持续的全球化。小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将自己置于全球舞台之上,逐渐横向和纵向地扩展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延长产业链条。而大企业则想办法做小,专注于核心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甚至把生产流程全部转移到海外,本土只负责系统集成开发和管理。在这个全球市场上,竞技场变得更平等,使小企业能够快节奏地与全球各地的大公司展开竞争。

    弗里德曼描述的童话世界是美丽的,但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印度的特例,不具有适用于广大低收入国家的普遍意义。1991年前,印度经济是类似计划经济的体制。一个企业要买一台计算机,需要跑新德里至少50趟,去办各种许可证。1991年印度外汇储备用光了,遭受了经常性账户危机。1991年6月~1996年5月,辛格担任拉奥政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破了“许可证经济”的种种枷锁。印度的供给反应是惊人的,瞬间就抓住信息革命的机会,在软件业和服务外包上迅速崛起,令世界震惊。

    就在印度经济突然快速增长,打破持续44年的2%~3%的“印度式增长”之前,世界银行和各国的普遍共识是经济发展要先走工业化道路,其中重化工业阶段是必由之路,然后走信息化道路。然而,印度“倒立而行”,先从非资本密集型的信息服务业入手,绕过了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外汇储备限制和基础设施较差等因素,全力发展服务业,反而让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一节 生产力革命创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