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艰难的世贸之路
同小异,如汽车业和保险业。通用汽车公司对中美谈判结果表示满意,它不仅能够取得合资公司更大比例的控股权,还可以在中国建立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公司客户提供贷款和租赁服务。尽管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的经营遇到了困难,但在中国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贸易协议还对中国降低进口农产品关税设定了时间表,并就中国降低粮食、钢铁和其他工业品的出口补贴达成了一致意见。原先,中国通过出口补贴对这些行业进行保护。大多数的补贴以及其他贸易壁垒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取消,协议规定,这项工作会在2005年全部完成。
中美两国的协议还要等待美国国会的批准,而对中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应对市场化的冲击。中国同意美国对纺织业进口保持一定的限制措施,因为在中国,t恤衫、文胸、运动鞋等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都要低于美国。而且,中国还决心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不管各国政府作出何种承诺,贸易协定本身和世界贸易组织都会将全球经济引向“比较优势”的轨道,而不再单纯考虑各国的国家利益。比较优势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是19世纪初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最先创立的。比较优势理论主要讲的是,在自由市场中,资本应流向其可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而商品则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在全球自由贸易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工业遭受了损失,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可能会享受到更加低廉的商品和服务。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复杂的。贸易和生产模式的改变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但同时肯定会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技术的发展使美国、欧盟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再一味地遵循传统经济学理论,那么可会在现实中遇到更大的难题。
总而言之,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在中美两国的谈判过程中被反复协商,中美两国为消除贸易壁垒设定的时间是2005年。反对者们对两国的协议提出了质疑:一旦到时贸易壁垒不复存在,生产按照最大效率和最低成本原则进行配置,资金将流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这样一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运,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无法逆转。
1999年年末,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会议,就下一轮全球贸易协定展开讨论。中国还与美国和欧盟分别进行双边贸易谈判。在西雅图会议召开期间,美国大批反对全球自由贸易的示威者在会场外集结,他们不只是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反对自由贸易本身。反对者认为,全球自由贸易如同一场残酷的竞赛,胜利的一方(主要是一些跨国公司)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中得到了好处,而失败的一方(大多数是普通民众)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的代表来自135个国家,他们在美国遭遇了民众的愤怒抗议,这种场面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在美国还从未有过。催泪弹、碎玻璃、被焚烧的汽车随处可见,有人在骚乱中受伤,有人被警察逮捕。据统计,参加抗议示威活动的多达几万人,他们中有些人针对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案,而有些人则因为工人权利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发难。美国最大的工会联盟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简称劳联—产联)也对全球自由贸易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示反对。一位劳联—产联的发言人说:“我们认为,一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将没有能力为工人去争取福利。”
克林顿政府并没有忽略抗议者的要求,克林顿和副总统阿尔·戈尔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尽力保护美国工人的利益。但是,在劳联—产联看来,政府在争取工人权利、改善工厂条件和环境状况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事实上,美国的两党领导人,包括已经获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