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海盗交欢
以禁严而不至”,而“私舶以禁驰而转多”之时,政府控制的朝贡贸易慢慢让位于海上私人走私贸易。之后,许氏兄弟、李光头两大海商集团逐渐形成,成为双屿港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1544年,王直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等人一同投靠在许栋门下。王直“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力,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成年后,先与徐惟学等人贩盐,后和叶宗满等人南下广东,收带硝黄、丝绵等违禁之物到达日本、暹罗等国,往来互市。1542年,他首航日本成功,并在次年为日本商人效力。在许氏集团内,他先由“管库”而至“管哨”,逐渐成为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人物。

    据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远游记》记载,1540年,葡萄牙人就在双屿和浯屿建立了比较固定的“临时居留地”,搭棚交易、存货,并建有堡垒房屋,当时在双屿驻扎有1200多葡萄牙人,浯屿则有500多人,直到1549年被逐出。除葡萄牙人、华人外,用《葡萄牙同明朝的早期关系》中的观点,在双屿港居住的至少还有日本人(倭夷)、马来人(彭亨人)、琉球人与暹罗人,甚至还有远至东非、印度的黑鬼番。

    1543年,葡萄牙人到达日本九州,尔后便开展了对日直接贸易。在马六甲与日本之间,双屿成为他们理想的临时停驻和补给点,从而形成了以日本、闽浙、马六甲为支点的一个三角贸易区。在这个链条中,他们从马六甲等地贩卖胡椒、香料等东南亚商品,在双屿或者月港与当地商人交换丝绸、棉布,然后运往日本销售,换回白银,再到中国买丝或布,卖到马六甲。葡萄牙人甚至还通过果阿将货物贩卖到了欧洲,这条线成为澳葡获利最丰的黄金航线。1636年,澳葡与日贸易仍处历史的最高点,达到314万两白银。

    日本白银的大量开采和出口,是在16世纪40年代以后,也就是晚明嘉靖年间。经过陕西、江南、山西等地以周忱、李敏、叶淇为代表的纳粮、租税、盐税、开中折银改制之后,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已经由税赋纳银演变到了徭役纳银阶段,市场迫切需要更多白银以满足流通的需求。因此,日本银矿出产的突然急剧增长,应该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中国巨大需求的刺激下促发的。日本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构成了日本银产量激增的动力。

    就这样,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日本成为以中国为轴心的世界白银贸易中的重要一翼,处于海盗身份背景下的海商与澳葡商人则一起搭起了这一黄金通道。

    朱纨之死

    葡萄牙人是1542年在漳州人领航下,从澳门转泊漳州,沿闽南经琉球到达日本的。同年,宁波知府曹浩以“通番船招致海寇”为名,逮捕了一些通番商人。

    地方士绅因获利丰厚,为之说情解脱;豪门权贵因贪恋海外奢侈之物,为之庇护;狡吏黠官也奔走引线,以至于曹浩说:“今日也说通番,明日也说通番,通得血流满地方止。”

    因为惧怕倭番,官兵前去剿灭,反为之所败,但这事并没有掀起波澜,倒是1547年海商内部一次带有黑恶性质的杀人放火事件,被县令以“倭贼入寇”为名仓促上报,震惊朝野。

    《嘉靖实录》记载说:“余姚谢氏某者”与王直、徐海等走私商有着合作关系,他习惯拖欠货款,遭到走私商的催逼,就恐吓说,“吾将首汝于官”,走私商一不做二不休,就纠集一干人马和“番客”,夜里攻入谢家,杀人放火,烧了谢家,并掠财而去。“余姚谢氏某者”是宁波典型的参与走私的官宦之家,余姚县令一时不能查清缘由,就张冠李戴上报了这一事件。

    这次事件直接成为嘉靖皇帝决意抗倭的导火索,副都御史朱纨随后被授予“巡抚浙江兼制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的身份,前去抗倭。

    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商帮600年简介 >中国商帮600年目录 > 第六章 海盗交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