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与朱镕基所见略同:为“弱势群体”政治代言
状态,不但不损害经济效率,相反还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一任不平等继续恶化则必将摧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

    康晓光看到,其实在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在商品出口受阻、外来投资疲软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是刺激有效需求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国内需求的状况不令人乐观,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关于收入分配方式,“二次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市场的“初次分配”和政府“再分配”决定了社会财富的最终分配状态。但是康晓光指出,在中国必须用“四次收入分配理论”来透视收入分配。

    康晓光分析的“四次收入分配”的结果令人忧心:

    市场主持第一次分配,它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社会财富被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的第一次分配也导致不平等。

    第二次分配由政府主持,它应该按照“公平原则”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以校正前次分配“失误”。但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再分配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锦上添花”。也就是说,受到市场优待的人进一步受到政府的优待,从政府再分配中受益最大的群体恰恰是高收入群体。

    第三次分配是非营利组织通过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活动实施的。这次分配依据的是“道德原则”。目前,在中国,第三次分配的确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已是“微不足道”了。

    第四次分配被称为“灰色分配”和“黑色分配”,主要是通过各种犯罪活动,如盗窃、抢劫、偷税漏税、贪污和受贿等等获得的分配。在中国,钱权交易、偷税漏税、买官卖官则是第四次分配的主要形式。

    康晓光指出,在法治并不健全的转轨社会里,第四次分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公众对第四次收入分配的痛恨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因此康晓光呼吁,政府必须严厉打击“第四次分配”“反腐败”也是“硬道理”。

    要消除贫困,解决分配上的不公平,康晓光认为,近期对策是通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打破人口流动壁垒,“解放中国人民的脚”;政府必须尽快停止“锦上添花”式的再分配政策,关心弱势群体,把扶持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和农村发展放在第一位,保证“雪中送炭”。这些都是控制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康晓光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精英群体获得好处太多,承担责任却太少。如果从不平等程度上作比较,中国不一定比发达国家严重,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相比而言,中国的精英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价值和理念。比尔·盖茨声言死后只给每个子女留100万美元,而绝大部分资产留给社会。中国的精英能不能做到的确是个问号。康晓光认识到,一种良性的文化和价值的形成绝不是10年20年就可以实现,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不断磨合、公众不断的压力、精英群体不断的反思来实现。但他坚信一点,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精英必须承担责任,而大众必须拥有权利。

    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困境,中国领导人表现出前所未见的关注。除朱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强调扶助弱势群体外,江泽民也在2002年9月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承认失业问题严峻,并把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定调”为“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康晓光看到,尽管目前城乡两极化的趋势有其结构性的原因,目前还不能一下子从根本解决,中国新老两届领导人,打击富人漏税、关怀穷人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高层新智囊简介 >中国高层新智囊目录 > 与朱镕基所见略同:为“弱势群体”政治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