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镇压义和团立了大功
正是段祺瑞苦于无战不能立功的时候,老天竟然给他送来了良机——
山东义和团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之后,山东人民的反洋人、反皇帝运动,仍然在此起彼伏,一天也没有停止。在威县,农民赵洛凤父子率众数干人在一方土地上开展了杀洋人、劫官府的行动。一时闹得半拉天红红火火,官府和洋人都不安了。接着,更有农民景廷宾率数千人起义。于是,清河道袁大化、大顺广道庞鸿书、营务处道员倪嗣冲以及赵庄洋教士万其偈等纷纷上书袁世凯,请求派兵“剿匪”。袁世凯已把军权托给段祺瑞了,“剿匪”一事自然交给段祺瑞。段祺瑞便率队前往。
别看段祺瑞梦寐有仗打,一旦真要打仗了,他却有些儿惧怕了。出征之前,他便皱着眉苦苦地思索,以致连鼻子都歪到了极度这里,我们得交待一下这位段某人的生理特征:段祺瑞小时候有个牛脾气,认死理。他想的事别人不同意,他便生闷气,气得不吃不睡。有一次,是他在宿迁跟随祖父读书时,祖父让他把中的一篇念会背,他想出去玩。结果,他偷着去玩了,书自然不会背。祖父质问他时,他只管站着不回答。祖父十分生气,便给了他一耳光,正巧打在鼻子上。鼻孔出血还不说,鼻子却被打歪了。后来虽经治疗,正了过来,可是,每遇到烦闷或气怒的事,那鼻子便又歪了过去。所以,段祺瑞有个“歪鼻子”的雅号。跟他交往多了或常在他身边的人只要见他鼻子歪了,便知道他轻则遇到不顺心的事,重则在大怒。人们也就习惯以他鼻子歪正来判断他是喜是怒;从歪的程度来判断他气怒大小。
段祺瑞不知“土匪”底细,怕势力太强打不过他们。“果然,这一仗打败了,说不定前程便丢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实战,别看在武备学堂的课堂上他能把打仗的事说得头头是道,开起火来,可不知道如何?段祺瑞没有把握。他想去找徐树铮,一想徐树铮也是个学生,何况他根本就不读兵书。便作罢了,只好硬着头皮出征。段祺瑞率队来到威县,听说景廷宾、赵洛凤等人把洋教士罗泽普杀了,心里更惊。虽然已经探明赵洛凤等人藏匿在赵村,他却不敢胃然攻打,只在村外安下营寨,派人到村中传话,说:“只要交出匪犯,决不株累村民。”
此时,村中有人出来说:“景廷宾、赵洛凤实在不在村中,村民们愿意协助官兵查访缉拿。”
段祺瑞犹豫了:土匪不在村中,攻打没有道理;冒然进村,又怕遭到埋伏。正在这时,有马弁来报:“村东之李村,景廷宾等聚众,打家劫舍,并将南宫县官差郑杰等人劫掳入村。还扬言,只有官兵退去,方可释放郑杰等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匪未剿成,官差被质。若人质被害,事态不是更大了吗!段祺瑞思索再三,决定暂时撤兵。
官兵撤了,官差果然被放了出来。但官差所押运的银两、物品,悉数被“土匪”截留。
时为壬寅初夏,威县大地还显得几分寒凉。段祺瑞出师近月,尚未剿得一匪,莫说战功了,回去连个自圆其说也说不出。倘若匪盗再起,岂不是他的大罪。左思右想,心中难静。最后只得决定孤注一掷,把李村包围起来,即使没有剿灭匪盗,夺回被截去的南宫县钱物,也算胜利。
段祺瑞率领日前撤出的官兵,乘着漆黑之夜,突然将李村包围起来。由于不知匪众多寡,未敢直攻,只发动了一场说教攻势,号召交出匪首,归还官府银两、物品,解散匪伍,即不予深究。在这同时,又将队伍分开四野,把个小小的村庄包围得水泄不透,里外几层。也是这伙匪众失策,他们不仅闭门抗拒、置若罔闻,并且调集北边张庆同伙数百人,列阵抬枪,向段祺瑞的官军抄袭过来。
段祺瑞见势不妙,即把队伍分成小队抵抗。
经过小站之练,段祺瑞手下的新军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