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他要在九里上树纛旗
进入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而这个学校很快便成了没有“乱党”的乱党窝了。

    张勋是率七十营辫子兵进住徐州的。因为他又兼着徐州镇守使,所以,他的兵便遍住徐(州)海(州)各地。徐州城四周,多不过五六千辫子兵。张勋常常因为自己的兵马少而发愁。“项羽当年多少兵守徐州?”他问过身边的人,但没有人具体告诉他,因为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张勋好像是问清楚了,项羽败退到乌江之前,他身边尚有八干江东子弟。“八干也比五六干多呀!”他想扩兵——可他却又无军械、无补给;他想收拢地方武装——可地方武装早随革命军走了。张勋只好眉头不展,久久发愁。

    那一天,为了检查火车站旁的营房,张勋竟爬上了一座小山头。举首四眺,到也空旷无际。他问身边的定武军司令张文生“是什么山?”张文生笑了。

    “说起这个小山,可大有名气呢!”

    “能比九里山名声还大?”张勋对九里山念念不忘。“大,大多哩!”

    “甚原因?”

    “你听说过‘四面楚歌’的故事吗?”张文生问。

    眨眨眼睛,张勋想起来了。“是不是张良吹箫、瓦解了楚兵那件事?”

    “对。”张文生说:“这就是当年吹箫的那个山,叫子房山。”他见张勋并不理解,又说:“这名字当然是后人起的。因为张良有个号,叫子房,所以此山叫子房山。”

    张勋轻轻地摇摇头。“吹箫也能打胜仗?我却不大信。怕又是一些文人嚼舌根,瞎编烂造的吧?”

    “不,史书上确有记载。”“史书不是编造的?”“……”张文生愣了——这个略有点文墨的将领,对史并不熟

    悉。因为他是徐属沛县人,沛县又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张文生常因有这样的老乡自豪,楚汉之争的事便关心的多了点。今见张勋如此贬渎历史。知道他也实是对史无知。愣了半天,只说了句令张勋猜度不透的话。“姑且说之、姑且听之!”

    张勋并不是对历史一概不信。要完全不信,他也不会对“十面埋伏”的故事总记在心上了。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就反反复复地想“四百楚歌”的事。“这军心……军心……军心涣散了,果然要吃败仗吗?”张勋领兵有些年了,自从他到长沙跟潘鼎新当百总起,算来整整三十年了,他也打过大大小小许多仗,有胜有负。扪心自问,这军心真有些作用:士气旺了,啥坚也能克;孬种兵,听不得枪响便举白旗!他相信吹箫能吹败项羽的兵。半夜里他去找张文生。“我明白了,士气跟枪炮一样起作用。”

    “有时候比枪炮作用还大。”张文生怕张勋信得不真,又举例说:“比如咱们二下南京,若不是在兖州就说攻下南京,放假三天’,大家劲头咋会那么高涨?士气高了,势如破竹,很快便拿下了南京。”

    张勋不接话了。他心里明白,那是一种强盗办法弄得士气高涨的。高涨了,他心里也不安,尤其是那次向日本人道歉,他真是丢尽了脸,他永远忘了那个耻辱。

    “不谈这些了。”张勋沉默有时,才说:“你明儿在徐州找个通事的先生,让他来给咱们讲讲古,尤其是讲讲战争。”

    张文生点点头,但还是说:“徐州是战略要地,也是文化古城。是不是也把历来的文人、文明也讲讲?”

    “讲,讲。”张勋说:“讲好了,咱还要给他个一官半职呢。”

    张勋终于登上了徐州北郊著名的九里山。不过,他不要本地人张文生陪同,却拉了个文助手万绳杖。

    九里山,东西蜿蜓,九里之长,故得名。此山因战争而扬名:楚汉之争,汉将韩信搞了“十面埋伏”,一举吃掉了项羽的主力,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竞挥泪别了爱妾虞姬投乌江而亡。名气之外,九里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辫帅张勋:北洋兵戈之七简介 >北洋辫帅张勋:北洋兵戈之七目录 > 第六章 他要在九里上树纛旗